宁天论坛's Archiver

宁天 发表于 2014-11-27 08:15

爱钱和爱家 / 杨继良

  今春网上有一则资讯,说是“老外看华人:华人并不爱家!”作此结论的根据是,我们华人通过降低生活标准来积累金钱;假期不带孩子去海滩度假;父母关心的是家庭的经济收入、孩子的学习分数,而不是孩子的快乐。又说,“生命是那么短暂,所以我们被派到海外去,就一定是全家一起去,难道你们就不会为了家庭放弃工作吗?工作也还可以再找呀!都说是为了家庭在挣钱,可这样的钱再多,又有什么意义呢?”

  这样想法的老外是有的,而且也确实是当今美国人家庭生活中的一个问题。三年前,笔者曾写过一篇杂感《美国家庭理财》。“挣多少,全部花完”的现象很普遍,以至于电视台为美国家庭理财专家苏珊.奥曼(Suze Orman)设一专门节目,讲授“量入为出”的重要性。今春,美国公众服务电视台(PBS)的节目中,这位奥曼女士旧调重弹,再一次强调花钱必须留有馀地,否则就会没有安全感。每当美国经济出了问题,老百姓生活有困难,苏珊女士就又会出现在电视中,回答听众提出的如何节省开支的问题。我们华人表面看来确实爱钱,那是为了谋取全家人的生活安全。说我们爱钱不爱家,纯然是胡说。有一次我和一位白人退休飞行员谈起家庭理财,他坦言自己因职业的风险高,向来“积穀防飢”,在退休前就对今后的生活作了准备。可见“挣多少、花多少”固然是时下许多美国人的通病,但阅歷较长者,并不认为可取。

  网上的这一段话,引起我许多沉淀的回忆。三十年前在机关工作,收入不多,但不愁失业、住房、医疗、养老。来到美国,“形势”大变。我们这些人都靠打黑工攒钱、读书,到超市买菜或食品,必先查看报纸广告上的削价品。直到我和老伴有了一份正式的工作,才捨得买廉价的旅游票,去东部看望九十多岁的姑母。我们花钱确实“抠”得有点过分,每星期天到超市买菜,直奔报纸广告上的廉价品,而且熟知什么菜在哪一家比较便宜,例如韩国人开的超市里,大白菜品质虽然差一点,要便宜得多。有了稳定工作后,用钱慢慢比较随便,到超市买菜不再太关注价格,也出去旅游了。我们哪里是不懂得享受生活呢?努力节俭,是赤手空拳下的无奈。笔者在此取得学位时,已年过花甲,只好到香港就一教职。前后十年,寒暑假才能回美国团聚。每次去机场,老伴总是垂泪,甚至拒绝相送。我们看来真的属于发表上述高见的“老外”所说的“爱金钱、不爱生活”一族。但捨此别无选择。孩子的快乐,自然是尽兴地玩;如果我们有年幼的孩子,首先关心的必仍然是他们的学习,因为教育是长大后有比较优越的物质生活的前提,我们不希望下一代再过我们前一段时期的艰难生活。

  近半个多世纪来,随着经济发展,一代一代美国人的习性逐渐改变。三十年前我刚到美国时,曾寄居在一位百岁老太家,她出身农村,少年时每晨和妹妹去小河边洗衣,两人抬一桶水回家,供一天家用。后来她和子女们都成鉅富,僱了个有学士学位的“管家”服侍,仍旧十分节俭。晚餐剩下的,一定留起来作第二天的午餐。她的生活和思想方法,跟我的祖母差不多。那时我交了个退休中学校长的朋友。他说,从五十年代起,物质生活日益富裕的美国青少年的生活理念慢慢发生变化,以至于年轻人都成了“月光族”,彷彿担心明天如果死去,留下钱就亏了,他们实际上并不在意安全感。看完苏珊.奥曼的节目,使我觉得节目中向苏珊求节省开支之计的中年人,怎么会连这样浅近的常识都如此缺乏呢。真爱家,自然懂得如何节俭度日,根本不需要参加这样的节目。

  说我们华人爱钱、不爱家,其实说这样的话的年轻一代的老外(如果真有这样的人),爱的才只是自己。他们的概念中没有家人、佯装“未知的明天”并不存在。

页: [1]

Powered by Discuz! Archiver 7.2  © 2001-2009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