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天论坛's Archiver

宁天 发表于 2015-6-13 11:42

异化的生活 / 叶 周

  现代社会中人的沟通方式越益多样化。我写了一个电子邮件给九○后的女儿,几天都没有答覆。我又再发了一个手机短信给她。终于联繫上了,她还责备我通过微信发出的呼叫怎么都没有回应。这就是e世代人们沟通的多渠道的复杂性。沟通的方式越来越丰富,可是有时候彼此不在一条通道上,似乎又很难相遇。

  人与人的沟通交流从原先的书信发展到电话,现在的互联网更把全世界网络在它的连接中。稍后的WiFi无线上网更提供了不受区域限制的即时通讯手段。如今人与人不论空间距离如何遥远,都可以在瞬间通过现代的电子设备连接,及时互相沟通。可是曾几何时,人与人又开始过度依赖电子通讯手段,手机几乎在某种程度上取代了人们面对面的交流。生活中常见的奇怪景象,一家出游,到了旅馆,不论父母,还是孩子,每人都面对一部电脑或是手机,各取所需,自娱自乐。咖啡馆中,情侣或友人近在咫尺,却听不见交谈,不知是吵架,还是表达爱意欲说无语,只能仰赖手机短信你来我往。手机成了人与人之间不可或缺的中介,心里有什么话宁愿与手机说,也不愿两眼相望,对着活生生的人表达。

  手机是一个没有生命的电子产品,不会对人有不敬的反馈,与手机对话不至于有什么心理负担。况且对手机表达,甚至都不用开口,只要按键输入,就可传递讯息。如此这般即便是对方通过手机反馈回来的讯息,也已由手机过滤去了语调中的情感,面部表情上的戏剧性变化。大家都习惯躲在屏幕后面,听不见语音,看不见容颜,只留意字里行间的含义,并透过字里行间去揣测对方的真正意思。人们似乎觉得更安全地受到了这种时兴交流手段的保护。

  这种与时俱进的现实生活方式,其实已经越来越明显地昭示着人的异化。而所谓异化,究其根本就是人用非凡的才智创造了产品,可是产品带来的生活方式的变化,却使人越来越机械化的被产品所操纵。这种异化不仅体现在人们对于情感和物质的态度上的不断变化,而且人们互相之间的关系也随着沟通方式的迅速变化而体现出明显的不同。

  科技的进步使我们生活增加了便利?还是导致我们作为人的肢体和脑力功能的退缩?在现代科技面前,有时我们显得那么软弱,对面临的伤害表现得那么无奈。当我们的身份证号码、银行帐户密码等其他个人隐私的资料,被黑客所偷取,我们惶恐莫名,却都不知道对手从何而来?又如何去防范。忽然之间,从自己邮箱中发向朋友群的求救信,歷述异地遭窃,身无分文的窘境,等?朋友慷慨解囊。等接到连串的慰问电话,自己还蒙在鼓里。这不就是人类时常碰到的窘境?

  美国著名哲学家埃里希.弗洛姆在他的著名著作《在幻想锁链的彼岸──我所理解的马克思和佛洛伊德》一书中曾有过精彩的论述:

  黑格尔第一次提出“异化”这个概念实质上是指人逐渐地异于这个世界(自然、事物、他人以及人本身),人并没有把自己当作是自身行为的主体,当作是一个能思考,有感情、有爱情的人,人成了客体,这个客体正是人自身力量外化的体现。因此,人只能在他创造的产品中认识自己,只能通过顺从于他的创造物中接触到自己。

  后来马克思受到黑格尔的影响,又进一步阐述了劳动异化的问题。“劳动者生产的财富越多,他的产品的力量和数量越大,他就越贫穷。”他在这里特别强调劳动者与自己创造的产品,就像同一个异己的对象的关系一样,异己的对象世界越强大,他本身内部的世界就越贫乏。

  其实人类的窘境远不止这些。人是感情的动物,现在连感情也都难以自控。最耸人听闻的新闻应该属于德翼航空A三二○被人为坠毁阿尔卑斯山,至今调查发现是副机师卢比茨失恋所导致。

  失恋对一个人的打击有多大?以往我们曾经听说过失恋者去伤害原先所爱的人,现在这些损害更趋激烈,杀人分尸也常有所闻。为爱不成,似乎非致对方于死地而后快,不然绝不罢休。所以人们时常会质疑,爱情究竟是一种缘发的爱的感情?还是荷尔蒙作祟时的情绪亢奋?极端的爱情如此容易走向毁灭的瞬间,难道荷尔蒙作祟的“爱情”离开仇恨只是一线之隔。

  可是德翼航空的副机师卢比茨却更是一朵奇葩,此次他没有去伤害失恋的女友,却是隐瞒了医生开给他的情绪抑郁的病假单照常上班,从最新的调查显示,是他蓄意製造了这起机毁人亡的惨剧。飞机起飞后,他在机长的咖啡中投放了利尿剂,然后多次催促机长去上厕所。随后反锁驾驶舱门,阻止机长回到驾驶位置上。利用机长不在的十多分钟,他按下了飞机急速下降的按钮,最终导致飞机撞山,机上一百四十九名乘客和机组成员全数罹难。

  年仅二十八岁的卢比茨的行为何等疯狂,他的心又为什么这么冷酷。当他按下飞机急速下降的按钮,对讲机中传来地面指挥中心的呼叫,飞机操作系统发出了警报,还有门外机长的大声呼叫和猛烈撞门……所有这些声音可以汇聚成极强烈的心理冲击力,可是他依然无动于衷。从黑盒子中的录音中可以听到,他呼吸的机率都不曾改变。杀人竟然可以如此大气不喘、毫不眨眼。

  逐渐的卢比茨背后的故事被报道出来。卢比茨刚刚经歷了一次失恋,与他同居的一位空姐不久前与他分手。这个名叫玛丽亚的二十六岁女孩与卢比茨在工作中结识,去年两人还长时间一起飞过欧洲航线。

  玛丽亚和卢比茨相恋七年,原本定于明年完婚,但空难发生之前不久,玛丽亚却提出与卢比茨分手。原因是她觉得卢比茨过度抑郁,神经有些不太正常,而且行为极其古怪。“他经常半夜醒来,然后高叫‘我们要降落了!’这让我感到恐惧。” 玛丽亚于是决定离开他。

  玛丽亚说,卢比茨曾经跟她说过,“总有一天,我会做一件事,改变整个世界,让每个人都知道我们的名字,然后记住我。”玛丽亚说,当时她对于这句话并没有太在意,但如今却一言成谶,“当我听说这起空难之后,这句话就像一盘录音带一样在我脑海里反覆播放。”卢比茨说这话的时候,显然去意已决,那一个最后实现了的恐怖梦想已经在他心里酝酿。无疑现在世人都知道了他们的名字,也会记住他。但是记住的是他的另一个名字──邪恶、冷血。

  据德国《焦点》杂誌报道称,在空难发生前几周,卢比茨在杜塞尔多夫的一家汽车经销店斥巨资订购了两辆豪华奥迪车,其中一辆已于空难发生前三天交付。据称,这两辆车是卢比茨为他和前女友玛丽亚精心挑选的“情侣款”,一辆给自己,而另一辆则是给玛丽亚。卢比茨这样做显然是为了挽回已经抛弃自己的女友,而且此举也被看作是他的最后一搏。可是事发后玛丽亚在接受採访时表示,自己并未收到卢比茨送的豪车,她对豪车一事也完全不知情。足见卢比茨的最后一搏并未奏效。

  卢比茨究竟是因为失恋导致抑郁,还是因为抑郁,行为古怪导致恋人离去?值得研究。如果是前者,则是人的另一种异化现象。因爱生恨的逻辑是什么?是因为失去爱的人,有一种被抛到空中无法自控的失重感,失去爱便如同失去所有人生的依託,人生的意义,自我的价值评判和对自己人生价值的判断都彻底荡然无存。这时人的主体已经不是他自己,而自己已经异化成为一具丧失理智的行尸走肉。而如果是后者,则是现代医学的难题,属于病理因素使他在女友眼中失去了被爱的价值。可是他又从何获得了那种不可理喻的疯狂的力量,如此镇定地去进行杀人的恶行?

  埃里希.弗洛姆说:“在现实生活中往往一个比普通人更缺少爱的能力的人会深深的陷入爱情之中,以至于他失去所爱的人时,他会难以自拔,宁愿去死,也不愿意活着。而实质上他只是把自己对于爱情的渴望转移到了那个女子身上。如果你和他交谈,他只关心他和他自身发生的事,而从不会关心所爱的那个姑娘的感情。用心理医生的话说,那正是一种精神错乱的表现。”

  人的异化还有另一个层面的意义,是在物质生活的体现上,物质原是人类劳动所创造,而人们花时间去创造,也正是因为人的需要。物为人所用。可是现代社会随着物质的丰富,物质的供应也已经远远超越了基本的生存需要。人的需求从最基本的生存需求上升至对产品的外在美观,经久耐用和使用的美感和舒适度上的要求。于是品牌效应由此产生。

  可是时尚潮流又导引着人们走向对名牌的迷恋,甚至当一个人的经济能力还不足以承受对于名牌的购买力时,却难以克制这样的物慾的要求和贪婪。于是就有了傍大款,色情交易,钱色交易等等。更有甚者,将物质的佔用与权力与名誉划上等号。而这就是典型的人被异化成物质的膜拜者和被操控者,失去了自我的主导。

  近期中国揭露出来的大贪官中有一人,卖官所受的钱财放在家里的储藏室里还从没有机会打开过,就已成了赃物被收缴。钱在他就是一个数字,数字的涨落对他的生活也没有丝毫影响。可是他们却依然贪得无厌,不贪就显示不出为官的尊严?显示不出与国运共襄盛举的荣耀?

  这位贪官被抓后,记者走访了他成长时走过的地方,老乡们描绘出年轻时的他完全给人不同的形象。他出身苦寒之门,而后金榜题名,最终跻身中共军界权力顶峰。他从小生长在农村,吃苞穀饭长大。少小求学,每天要走好十几里地的山路才能到学校。在幼时的玩伴,昔日的师长,抑或是同窗好友的印象中,他看起来温润讷言、谦恭有加,又谨慎低调、好学上进。家乡的老年人对他的印象是:“他从小就好唸书,他爷爷奶奶都在祖屋住。他妈说你去玩吧,他说俺不玩,一定要背完课、写完作业收拾好书包才出去。”多乖的一个孩子啊!

  十二岁时他才跟随父亲,搭乘小舢舨,离开生养他的农村,转学到一座中型的城市上小学,从此开始了在城市的求学生活。城市里的生活对农村少年来说是崭新的,再也不用跋山涉水起早上学,也不用吃苞穀饭了。生活从此开始得到改善。

  他大学时的一位老同学回忆道,五年大学,他们在同一个教学楼,下课后体育锻炼也在一起,跑步、打球常常碰面。两人混得很熟,交情很不错。“他当时就是默默无闻的人,不是太张扬,他性格上也比较柔和,很内敛,很少看他跟谁瞪眼睛;他从来都老远跟人家打招呼,老远就笑呵呵走过来。”他是一个低调老实的人。

  老同学回忆称,他在大学期间似乎没有突出的才华,唯一的特长就是有些音乐禀赋。五线谱看一遍,马上能清唱出来,因此他是学员八队的乐队指挥,例行开会、学员队拉歌比赛时,他永远站在拉歌指挥的位置上。

  他的拉歌指挥手势很特别,动作一板一眼,夸张式的僵硬,却颇有节奏感。他在上面指挥,有的学员在下面发笑。除此之外,他在校友印象中没有什么特别突出的,成绩属中上,也没有门门是五分。整个大学生活,他似乎一直普通平凡,不愠不火,从来不是拔尖的。

  大贪官落马后,在当年的大学同学中引起不小的反响。老同学获知他被开除党籍后,专门撰文《老同学,你怎么混成如此下场? 》发布在互联网上。老同学在心中向已身陷囹圄的大贪官大声疾呼:“老同学,你怎么混成如此下场呀?你怎么如此糊涂昏聩呀?你要那么多的钱和房子干什么!”

  这时老同学才回忆起来,他调北京前曾对身边同事说:“我这次进京,恐怕走上一条不归路。”大家以为他是在开玩笑,他认真地说:“高处不胜寒啊!”老同学不由得感嘆,如果这位朋友说的是实话,他也真是。

  为何一个原来老实巴交的农村娃,经过几十年的歷练,最后成为一个生活腐化、物慾横流的顶级贪官?是同袍的影响?是官场腐败风气的薰陶?当他年近七十时,也许幼年在农村土路上跋涉上学的记忆早已淡漠。大城市中的风花雪月已经彻底改变了他的生活作风,这位大贪官的堕落路径正是典型的人的异化的体现。最后生活被物慾控制,被官场的风气薰陶得失去自己的定力。最后却落得一个人死了钱还没来得及花的“悲惨”境地。

  现代社会许多现象充满了矛盾和对立。人们普遍遭遇情感缺失,却又情慾氾滥;物质丰富,却又劣质品充斥;交流沟通手段日趋多样,人却更加封闭……现实社会中还有一个典型的异化现象是偶像崇拜,尤其是日常所见的崇拜狂,在那种状态中,崇拜者已经完全丧失了自我认同,我完全消失在偶像的光环中,自我判断都已经不復存在。

  用佛洛姆概括的话说:“现代社会中理性的异化和爱情的异化都是实际存在的。只有当我能区别外在世界和我自己时候,也就是说,只有当外在世界成为一个客体的时候,我才能把握这个客体,才能使他成为我的世界,重新达到主体和客体的统一。”

  其实,做一个健康的人,要避免社会强加给你太多的异化。回归简朴、环保的生活,你会健康、你会幸福!每天面朝大海,远望朝阳,迎接春暖花开,那多好!

页: [1]

Powered by Discuz! Archiver 7.2  © 2001-2009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