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会长李毅中周三在安徽亳州指出,中国距离基本实现工业化的目标只剩下六年时间。他直言,目前中国的工业经济有四个问题亟待破解,“这些深层次问题如果没有明显缓解或破解,基本实现工业化的目标不可能成为现实。”
2014皖北经济发展论坛亳州年会今日在亳州举行。李毅中认为,中国工业经济的发展性问题主要在自主创新不足、资源环境难以支撑、产业结构不合理、地区、行业不平衡、不协调四方面。
在自主创新方面,包括大中型企业研发投入强度不足1%,发明性专利只佔全球不到3%,一些关键技术、核心技术受制于人,重要零部件元器件、关键材料依赖进口。例如,芯片80%靠进口,造成“有机无芯”的尴尬局面。资源环境方面,去年全国一次能源消耗折37.5亿吨标准煤,用佔世界21.3%的能源创造了11.6%的GDP。与之相应的是,化学需氧量、氮氧化物、SO2(二氧化硫)、氨氮等以及二氧化碳排放均居位于世界第一。就产业结构而言,工业效益不高,不少行业产能严重过剩,去年全国工业产能利用率为79%。此外,地区、行业不平衡、不协调状况突出,空间布局、产业链条、企业结构失衡,盲目投资、重复建设、产业雷同。李毅中建议,中国工业化应借鉴先行国家标准,提升生产力发展水平,调整产业结构以及与改善民生提高生活质量。他乐观预期,到2020年,中国人均GDP超过1万美元不成为问题。李毅中称:“实现工业化是全国概念,东部离不开中西部的资源和劳动力,同样中西部离不开东部的市场、技术和人才,全国一盘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