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社合肥十八日消息:中国住房城乡建设部要求用3年左右时间,在全国36个大中城市全面启动地下综合管廊试点工程。
在18日举行的全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经验交流会上,住房城乡建设部部长陈政高表示,在城市新区建设综合管廊是解决“马路拉链”问题的重要途径。对于有条件的老城区,可以结合市政路改造,把各种地下管线尽可能规划布置在步行道或其他空间下。
陈政高强调,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城市基础设施,是城市正常运行的物质基础。水、电、路、气、暖等设施,是民众每天都需要的公共服务。没有这些基础设施,就没有城市生活,就没有新型城镇化。
当前,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许多矛盾集中在资金上。对此,陈政高表示,要进一步完善城市公用事业服务价格形成、调整和补偿机制,打破“玻璃门、弹簧门、旋转门”,吸引社会资本搞基础设施建设。同时,明确政府和企业的契约关系,做好原有企业的处置工作,努力培育一批大企业、名企业,进行连锁经营、专业化经营。
每省要求建垃圾分类示范城市
针对近期各地频发的“逢雨必涝”、市内“看海”状况,陈政高表示,城市建设既要重视面子也要重视里子。而针对引发市内排水难题的雨水问题,官方则鼓励换一种思维模式,由排到蓄。
陈政高解释,优先考虑的是把有限的雨水留下,建设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这样既减轻了城市排水压力,又补充了地下水,一举多得。根据官方的部署,中国用10年左右时间建成较完善的城市排水防洪工程体系。
此外,住房城乡建设部还要求,到2015年,每个省(区)建成一个以上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城市,36个重点城市生活垃圾全部实现无害化处理;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再生水利用率达到20%以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