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本周五,沪指上摸2454.42点,创下一年半来新高。不过,在经济发展还处于相对缓慢时期,A股后市将如何发展?对此,市场分析人士认为,A股仍将保持阶段性牛市格局,但操作上逢低吸纳才是关键。
基本面支持强势格局
记者:如何看待沪指大涨后的基本面?
中信金通证券首席分析师钱向劲:相比10月份的A股基本面而言,11月出现了一些积极的现像。一是“通胀”短期内无忧,PPI低迷与GDP数据反应经济需要更为强势政策支持,货币政策更加稳健宽松,特别是一系列经济数据在9月急速下探后,在11月将出现缓和期。二是股票市场融资功能保持活力为企业带来了无偿还压力的发展资本,有利于加速企业去杠杆进程。三是改革红利继续值得期待,依法治国将逐步规范政府对经济过多干涉的情况,市场经济的获利将逐步释放。四是市场强化了股市上涨逻辑并非企业盈利的变化,市场聚焦的是改革的逻辑、政策的逻辑,未来改革重心的深化将是市场关注的重点。同时,沪港两地表示对沪港通已做好充分准备,说明沪港通在年内开通预期强烈,沪港通的炒作预期再一次升温。所以,尽管A股市场还不具备超级大牛市的条件,但从经济、资金、政策等几方面的情况来看,足以继续保持目前阶段性牛市。
每月完成一涨跌周期
记者:市场在一年半压力点2444前将如何发展?
海通证券分析师张琦:央行三季度通过MLF投放流动性,释放了引导市场资金利率下降的政策意图。这反映到A股盘面,便是周期股受流动性影响出现了一波强有力的上涨,从而带动了大盘放量大涨,一举攻克了2400点;但大规模刺激经济的政策预期较弱,这也导致了周期股上攻力量后劲不足,使得大盘短时难以冲破上方压力位,形成了指数反复在2444点附近高位震荡格局。不过,由于流动性宽裕,这让大盘能在相对的高位稳住不大跌,从而更有利于行情的纵向延伸。短期来看,市场需要依靠宽幅震荡来消化两年来沉积的套牢盘。从技术角度来看,自7月份启动的本轮行情基本上是每个月完成一个涨跌周期,在新股申购对资金面的影响下,形成了月初上涨、月中见顶、月底回落的趋势。11月新股发行在11月17日拉开序幕,11月10日前后是形成短期高点的时间。从指数空间上看,短期指数波动将在2350点~2500点这个范围内波动。
下阶段三板块有潜力
记者:下一轮行情的潜力热点在什么地方?
西南证券分析师冉绪:从每个月因新股申购引发的涨跌轮回中可以发现,每个月的热点板块、纵深发展板块都在不断变化,已从7月份的银行、有色,转到了8月份的电子信息、军工,9月份的军工、国企改革,10月份的军工、高端制造,然后到11月的低价、高铁、基建、核电等,而每一轮回都将推升一些热点板块的股票价格。从当前热点看,有三大板块适合在下个指数低点介入:一是核能核电,前期高层多次表示抓紧开工建设沿海核电,李克强总理国外访问多次推动核能核电合作,市场对核电核能启动预期分歧不大。二是区域经济,发改委强调新疆、西藏工作具有特殊重要的战略地位。相对而言,对新疆支援走在前面,市场预期也较高。三是千亿市值传媒航母即将归来,百视通重组方案出台,预示着一直备受关注的上海国企改革终于进入落实阶段,尤其是与政府鼓励发展的文化传媒相关的企业有望率先破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