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谷俊山“将军府”局部鸟瞰
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11月22日刊文曝刘志军、谷俊山拥有数百套房产。房地产领域贪腐已经上至省部级高官,下至村支书,文章认为腐败官员多与房地产有关,提拔干部应加大“查房”力度。
中纪委网站的文章从近日的舆情热点切入,举例秦皇岛市北戴河供水总公司原总经理马超群因涉贪被查处一案,和房地产有关的典型案件还有为人熟知的“房叔”案、刘志军案、谷俊山案。
文章总结官员与房地产腐败“共生共荣”现象,两者之间有三点关联。
第一是官员借由房地产寻租积累不法利益,或从中卖官鬻爵。
第二是把握房地产交易重点领域的国土、住建部门的低职级干部,或企图投机性住房牟利的“小官”容易产生腐败。
第三是“一把手”的腐败。
小官巨贪问题突出
文章指出,多轮“巡视反腐”中因涉房地产腐败而落马的官员,不少人的贪腐冲动来自于买官卖官。贵州省安顺市原市长王术君、广东省广州市原副市长曹鉴燎均是相关典型。
近期的中央巡视尤其指出,全国多地“苍蝇式腐败”的问题突出。其中,拥有多套住房可谓是“小官巨贪”的“标誌”。无论是刚被查处的马超群案,还是昔日多地被曝光拥有数十套房产的村支书,虽职务级别较低、但腐败行径令人咋舌。这些人或是把握房地产交易重点领域的国土、住建部门的低职级干部,甚至只是村官,或是企图凭藉投机性住房牟利的其他领域“小官”,其“巨腐”轨迹往往与房地产不无关系。
遏贪需多部门合作
2014年的中央首轮巡视发现,一把手违纪违法案件不仅数量多、危害大,而且呈现上升趋势。在此方面,前有刘志军案、谷俊山案等省部级(或以上)高官动辄数百套的房产,后有南京市原市长季建业等地方政府一把手插足寻租。一把手涉腐行为中,房地产腐败无疑是一个重要主题。
针对这些现象,文章集纳了舆论和部分网民的观点,建议遏制房地产领域腐败,需多部门“合纵连横”。一方面,治理涉房腐败尚需纪检部门与国土、住建、审计、财政、人大、司法等多部门长期配合,共同发力。人大当担负起立法保障职能,重视“出台《公共资源法》”。
另一方面,房地产领域的反腐工作,因往往触及一把手权力或“窝案”,相关地方利益盘根错节,故强化上级纪委对下级纪委的领导就十分重要。
文章还呼吁纪检部门“巡视反腐”、常态反腐与接受外部监督力度不容懈怠,干部提拔当加大“查房”力度。
文章称,房地产领域是官员腐败的重灾区,其中官商勾结、多佔住房和办公用房超标现象十分普遍。在2013年以来被巡视的21个省份中,有20个省份发现了房地产腐败,佔比高达95%。
据人民网舆情监测室监测显示,自2013年9月中央第一轮巡视结束后至2014年11月19日,与“房地产腐败”相关的媒体报道评议量达23.5万篇、微博关注度5.3万馀条;相比之下,自2012年9月至2013年9月,同一话题的媒体、微博关注度仅分别为17万篇和2.6万条,对比可见,中央多轮巡视反腐对“房地产反腐”这一话题热度的驱动效应明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