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国家统计局10日发布数据显示,11月内地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同比上涨1.4%,创5年新低。民生证券研究院执行院长管清友表示,总需求不强、油价下跌是CPI同比增幅回落的原因,未来CPI还有下行压力。
11月CPI同比上涨1.4%,这是继2009年11月同比涨幅0.6%以来的最低CPI月度涨幅。其中,城市上涨1.5%,农村上涨1.3%;食品价格上涨2.3%,非食品价格上涨1.0%;消费品价格上涨1.3%,服务价格上涨1.8%。1-11月内地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去年同期上涨2.0%。而环比的各项数据则轻微下降0.1-0.4%,专家表示,中国已现通缩隐忧,货币宽松不会停。
货币宽松不会停 将降准
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高级统计师余秋梅指出,新涨价因素减少的原因有三,一是天气有利南方露地蔬菜生长,市场供应相对充足;二是部分地区进入旅游淡季,交通工具和住宿价格下降;三是国际原油价格持续下跌,带动国内成品油价格下降。
民生证券研究院执行院长管清友在大公财经年会上告诉大公报,总需求不强、油价下跌是CPI同比回落的原因,未来CPI还有下行压力。
民生证券分析,油价下行将拖累CPI0.5%左右的涨幅;旅游淡季拖累文娱;而劳动力供给收缩,反映低端劳动力成本的家庭服务及加工维修服务项价格继续上涨。从总体来看,通胀低位徘徊的原因是总需求不强和油价下行,尽管近期稳增长力度增强,但产能收缩、房地产下行和私营部门投资下降的合力大于基建投资的上升,出于通缩和风险防范的考虑,货币有宽松空间。因春节效应,明年1月CPI回落至1.2%,因总需求不强,反弹仅约为2.0%左右,货币还有宽松空间,降息之后还有降息,降准也只是时间问题。
非食品价格乏上升动力
交银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员刘学智也认为,在经济增速运行缓中趋稳的背景下,有效需求不足对物价的推升力度有限。近期央行调降基准利率的目的在于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短期内货币供给不会显著上升,物价不具备流动性推升的压力。年末猪肉进入消费旺季,猪肉价格将缓慢回升,天气转冷蔬菜价格可能上行。由于内地成品油价持续下调及房地产相关价格的调整,非食品价格缺乏显著上升的动力,但经济降中趋稳可能带动非食品价格稳定。
未来CPI同比增速下行的压力仍存,预计全年CPI涨幅在2%左右,明年上半年CPI同比仍有继续下行的可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