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地互联网“打的软件”引发的出租车市场利益冲突越来越明显化,在出租车司机的罢运压力下,目前北京、上海、济南、青岛等10个城市已先后叫停了“滴滴打车”、“易到用车”、“快的打车”等公司的专车服务,并把专车定位成“黑车”。一边是市民抱怨“打车难”的问题迟迟得不到解决,另一边是出租车司机抱怨挣不到钱不堪重负,顺得哥情失嫂意,这已成为大城市的管理难题。
“打的软件”催生的互联网专车,出道伊始就深受“黑车风波”和尴尬身份的困扰。无他,主要原因就是动了原有的出租车经营者的“蛋糕”。
渖阳一位出租车司机表示,生存压力太大,“专车”、“黑车”又不断增多,影响正规出租车司机群体收入,有关部门对其管理不力,“本来就赚得少,现在更没法活。”
竞争剧烈 “的哥”罢驶
以渖阳为例,有司机表示目前渖阳有上千台“黑车”抢生意,“滴滴专车”也有近一千台,一些“的哥”的月收入从5000元降到现在的3000元。
生计攸关,正统出租车司机纷纷抱团向政府部门施压,希望保住自己的“蛋糕”。
1月4日,渖阳数十台出租车聚集停驶。同一天上午,浙江东阳市上百辆出租车聚集在市政府广场门口,整齐停放“休眠”。
1月8日下午,高铁南京南站地区发生部分出租车罢运现象,一度造成乘客滞留。
在刚刚过去的2014年,全国发生多起出租车罢运事件:5月,内蒙古包头固阳县近百辆出租车停运;11月,广东清远近百辆出租车请愿清查黑车;陕西宝鸡市近百辆出租车希望降低燃气费;12月,安徽黄山市4家出租车公司的400馀辆出租车希望调高起步价……
与传统出租汽车业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互联网专车”的热火朝天。“滴滴一下,专车接驾!”自去年8月正式上线以来,滴滴专车、快的“一号专车”等专车软件在国内多地受到热捧。这些从事“高端”服务的车辆由于车况较好,虽然价格贵,但仍有较大市场。这些车辆的运营实际上抢佔了正规出租车的部分市场空间。
明松暗禁 “专车”叫冤
对手机 软件召车服务的出现,政府部门名义上是认同的。2014年7月17日,交通部发布《关于促进手机软件召车等出租汽车电召服务有序发展的通知》,明确指出,“平台运转不得影响手机召车软件的正当功能及良性竞争”。
但在实际操作层面,安装了打车软件的互联网专车频频陷入“黑车风波”,频遭打压。2014年12月25日,上海市交通委公开表示,“滴滴专车属于非法运营”。随后,数十辆滴滴“专车”被查扣,部分驾驶员被罚款1万元。今年1月起,北京市交通执法总队大力打击利用互联网和手机软件从事非法运营的社会车辆,认定私家车通过打车软件拉活属于非法运营。
对于互联网专车的污名,经营公司觉得很冤。
“不能说我们是‘黑车’,‘黑车’司机和乘客之间信息不透明、价格不透明,没有任何组织管理,无法进行监管。”滴滴打车公司副总裁朱平豆向记者表示,滴滴专车属于创新模式,车辆、司机、乘客之间信息透明,通过信息平台、计价系统,实现计价和付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