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随着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内银业绩增长放缓已是大势所趋。中行昨日公布,2014年股东应佔利润增加8.08%至1695.95亿元(人民币,下同),为上市以来最慢增速,但仍为市场预期上限。资产质素持续恶化,期内资产减值损失大增一倍至483.81亿元,不良贷款比率亦升穿1%。副行长张金良表示,不良率反弹是行业共同面对的问题,强调该行不良率仍低于平均水平,会加大清理不良贷款及拨备的力度。
期内,中行基本每股收益0.61元,派每股股息0.19元,较去年减少3.06%。净息差则提高1个基点至2.25%。面对内地经济下行及利率市场化的压力,中行去年积极拓展海外市场,希望纾缓融资成本。2014年底,中行海外资产较年初增长18.11%,海外资产在集团中的佔比达到27.41%,比年初上升1.65个百分点;海外机构税前利润增长29.91%,税前利润对集团的贡献度达到22.98%,比上年上升3.6个百分点。
董事长田国立表示,中行的海外业务佔比一向较高,实际上一早已经市场化,加上该行综合经营的优势,非利息收入在营业收入中的佔比已达三成,故利率市场化对中行冲击较少。他续称,未来中行会继续降低对净息差收益的依赖,积极拓展资金来源,以增强该行定价能力,并会继续节约资产,提高资本运用效益。
中行资产质素一如其他行业有恶化迹象,不良贷款馀额及不良率“双升”。不良贷款率1.18%,比上年上升0.22个百分点,较第三季的1.07%亦持续上升;不良贷款拨备覆盖率更跌破200%,大跌41.95个百分点至187.6%。张金良透露,去年该行採取多种措施化解不良资产,全年境内机构化解不良资产716亿元。
至于地方债务方面,他表示,中央出台政策改革相关管理,令到地方债透明度更高,更加保护商业银行。他续称,中行去年坚持商业化原则,有关地方平台贷款的现金流充足,不良率处低水平,馀额亦逐渐降低,目前96%的贷款是省市级以上,64%贷款是位于内地东部,指风险可控,会确保不会出现系统性风险。
DBS中国银行业分析师陈姝瑾表示,中行于去年第4季的盈利胜市场预期,其净服务费收入亦较同业优势。该行维持予以中行(H股)的“买入”评级。
=========================
内地金融界近期的热门话题非开放证券牌照莫属。中行行长陈四清表示,银行业务多元化发展为重要趋势,可降低融资成本之馀,亦可满足不同的客户需要。他希望向银行发证券牌一事“不只是闻楼梯响,而是希望走下来”,又指中行本身已有零售、商业、投资银行、保险及资金管理业务,故有优势。至于会否有併购券商的计划,他笑言什么都想做,但仍要视乎市场情况。
至于内地“一带一路”的政策,田国立表示,“一带一路”的政策非常符合该行的布局,因该行过往一直积极拓展海外业务。他续称,未来该行将发挥百年积累的全球网络和国际化经营优势,通过产品创新、管理创新和服务创新,提升经济新常态下的全球金融服务能力,努力成为“一带一路”金融大动脉。他透露,目标在2015年,支持“一带一路”建设相关授信不低于200亿美元,未来三年授信金额超过1000亿美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