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券商牌照放开传闻流出后,有人将银行杀入券商业比作是“大象踩蚂蚁”。惟分析指出,牌照全面放开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同时行业原有经营模式、人员配备,以及对各类业务的熟悉程度等因素,会令券商领先者相对银行保持巨大竞争优势。投资者不能寄望于内银股估值因获得券商牌照在短期内迅速提高。
中金公司研报指出,金控模式与全能银行模式还存在很大差异,金控模式下“如何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来实现协同效应的发挥”是很大挑战。
此外,从商业银行进入基金、信託、保险等行业经验看,虽然上述子公司凭藉母行渠道和客户优势获得快速发展,但并未显著削弱行业内领先公司的竞争优势。
券商龙头优势明显
举例来说,中国银行持有内地全牌照券商“中银国际证券”37.14%的股权,但后者在内地市场份额并未显著提升。
去年中国证券业收入2602亿元人民币,据此估算若牌照完全放开,商业银行最好情况下能获得25%至30%的收入份额,按40%净利润率计算,仅相当于银行业去年净利润的1%至2%。
有分析指,银行一旦获得券商牌照,可凭藉网点、资金、资源积累等优势,迅速开展证券经纪、投行等业务,并打通其与券商间的联繫。但中金认为,去年经纪业务和投行收入佔比分别为40%和9%,预计券商牌照开放将从投行业务开始,今年放开经纪业务牌照的概率很小;鉴于交行规模适中,而兴业银行与华福证券关系密切,预计上述银行最有可能先行进入证券行业。
料交行兴业行先行
对于内银股后市表现,国泰君安首席经济学家林采宜表示,在获得证券牌照后,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将大幅增长,并降低其信贷业务经营的风险,银行受周期性因素的影响也会减弱,“得益于提供综合金融服务,银行财务状况等料获改善”。但她提醒,鉴于银行业务的混业、人员的培育等均将经歷缓慢过程,因此即便获得证券牌照,内银估值亦仅会出现循序渐进地提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