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3月CPI同比增速达1.4%低位运行,连续两月处于“1时代”。国家统计局称,CPI低速增长分别受春节后天气良好且总需求弱、务工人员返程及出行人数减少四因素影响,分析称随?短期内经济逐步探底等因素,通缩的压力有所缓解。
国家统计局10日公布数据显示,3月内地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同比增长1.4%。其中食品价格上涨2.3%,非食品价格上涨0.9%;消费品价格上涨1.1%,服务价格上涨2.0%;而环比则下降0.5%。
节后价格回调 环比降0.5%
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高级统计师余秋梅指出,环比下降主要受春节后价格回调的影响,其原因有四。一是节后居民对部分鲜活食品需求减少、价格下降,蛋、水产品和肉禽价格环比分别下降5.7%、2.3%和1.8%;二是春节后气温回升、降水适宜,有利于鲜菜的生产和运输,市场供应充足,全国鲜菜价格环比下降8.9%;三是务工人员陆续返程,洗车、理髮、家庭服务等“春节价”回落至正常水平;四是长假后出行人数明显减少,机票和旅游价格环比分别减少8.7%和5.4%。
民生证券宏观研究员李奇霖也分析称,随?经济下行速度放缓以及猪价和油价的同比反弹,上月CPI下行压力明显缓解。
通胀低位运行 货币将宽松
交银资管中心高级分析师陈鹄飞告诉大公报,基于新涨价因素依然疲弱的态势预计,5月CPI同比增速可能再度跌至年内新低。
不过国务院宏观经济研究部部长余斌指出,CPI处于合理区间之内,无论从预测和实际上涨来看,都没有超出合理范围。针对经济短期下行压力,政府会通过一定手段减轻压力,加快建设,增加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满足百姓所需。
李奇霖从总体经济分析认为,随?短期内经济逐步探底、猪价和油价冲击缓解等因素的发酵,通缩的压力有所缓解,但长期来看,经济仍面临增长动力转换的调整压力,通胀仍将在低位运行,不会成为掣肘货币宽松的障碍。未来配合地产政策放松、支持信用扩张的“稳增长”、支持新兴产业融资的“调结构”以及降低债务维繫成本的“防风险”均需要宽松货币政策的支持,近期中性偏紧的货币政策不会持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