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国人民银行昨表示,针对金融深化和创新发展,进一步完善调控模式,强化价格型调节和传导机制,疏通货币政策向实体经济的传导渠道。此外,为有效防范和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要进一步加强金融风险监测和重点领域风险排查。
人行今年宣布建立公开市场每日操作常态化机制,央行在首季货币政策报告专栏内分析,建立公开市场每日操作常态化机制是进一步完善货币政策调控机制的现实选择。
机制一方面从制度上保障央行能够及时应对多种因素可能对流动性造成的冲击,促进货币市场平稳运行;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强化人行的利率信号,进一步提高政策传导效率。对培育央行政策利率体系,提高利率市场化背景下货币政策传导的有效性具有积极意义。
文章指出,今年春节前,受现金大量投放、外汇阶段性流出等因素影响,银行体系流动性供求波动加大,货币市场利率面临一定上行压力,人行开始尝试每日开展公开市场操作,及时缓解市场资金供求压力,收到了较好效果。而自每日操作常态化机制建立以来,市场运行更为平稳,货币市场利率的波动性进一步降低,存款类机构隔夜和7天期质押式回购加权平均利率波幅下降了50%左右。
公开市场每日操作常态化机制的建立,既为金融机构流动性管理提供更好的市场环境,也对金融机构加强流动性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
公开市场业务一级交易商等市场主要金融机构既要做好长期流动性安排,也要充分关注短期因素变化,并主动发挥货币政策传导桥樑和市场“稳定器”的作用,共同维护货币市场平稳运行。
后续的货币政策中,央行提到,进一步加强金融风险监测和重点领域风险排查,关注实体经济特别是产能过剩行业、房地产、地方政府性债务等领域风险。加强对企业债务风险压力测试,及时提示风险,完善应对预案,探索运用多种措施和手段防范化解风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