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論壇 繁體 | 簡體
Sclub交友聊天~加入聊天室當版主
分享
返回列表 发帖

京智囊料经济后年探底

中国经济何时第二次见底、底部是多少,成为“十三五”宏观调控面对的问题。内媒昨日刊登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主任祝宝良文章称,从经济周期看,中国经济2018年可能二次探底,增速应接近或略低于6%,之后或进入一个均衡、可持续性的增长平台。他建议当前的经济增长调控目标可以在6.5%上下一个百分点之间。同时建议应更好发挥财政政策的作用,货币政策应予以积极配合,但不宜过早地把货币政策发挥到极致。同时,要把国企改革和处置殭尸企业放在优先位置。

祝宝良称,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中国经济增速在2009年一季度降至6.2%,这是自亚洲金融危机以来出现的第一次经济底部。在经济短暂回升后,2010年三季度开始,中国经济从10%的增速逐季回落,到2016年二季度经济增长速度降至6.7%。在投资回报率不断降低、槓桿率不断升高的双重约束下,经济下行的压力仍在继续加大。

六因素致增长潜力降

“6.5%左右可能是‘十三五’时期潜在经济增长率的底部。”他认为,导致经济增长潜力下降的六大因素包括:储蓄率回落;劳动力数量减少;劳动力转移效应降低;对外开放外溢效应减弱,中国与发达国家技术水平的差距逐步缩小,引进技术难度不断加大;服务业比重上升会降低经济增速;改善生态环境需要佔用大量劳动、资本、技术,增加生产成本,造成经济增长减速。

祝宝良表示,如果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能够取得实质性进展,中国经济有可能在2018年实现触底,底部增速应该接近或略低于6%。“这里所说的触底,不是说将会出现所谓的V形或U形反转,而是说增长速度不会继续下降,从而进入L形的下边,也就是进入一个均衡、可持续性的增长平台。”这个平台有可能稳定五到十年乃至更长一个时期。

考虑到“十三五”时期潜在的经济增长水平和需求变化趋势,祝宝良建议把经济增长调控目标定在6.5%左右,同时明确指出这一调控目标是预期性和指导性的,不是约束性的,在实际调控中允许有上下一个百分点的波动。

关于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选择问题,祝宝良指,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是服务于稳定短期经济增长的两个主要政策手段。目前应更好发挥财政政策的作用,同时货币政策应予以积极配合,但不宜过早地把货币政策发挥到极致。

加快国企改革步伐

首先,目前财政政策对经济刺激作用大于货币政策。现阶段财政赤字率和政府负债率水平仍相对较低,财政政策发力有较大空间。其次,货币政策的负面效应不容忽视。货币刺激对资产价格的助推作用日益递增,在经济结构扭曲及实体经济投资回报率下降的背景下,资金持续脱实向虚,对金融稳定带来巨大冲击。再次,财政政策需要货币政策配合。因此,当财政政策积极时,货币政策很难做到稳健,现实国情决定了财政与货币政策较强的同步性特徵。

就国企改革问题,祝宝良称,国企缺乏改善经营的激励机制,国企和平台公司看似太平,实则依靠债务扩张维持,做得越大代价就越大,问题也越大。因此,必须加快国企改革,彻底清除殭尸企业。而国企改革的当务之急是推进股权改革,“国企特别是竞争性领域的国企不积极进行股权结构改革,没有激励约束机制,管理层和员工积极性会越来越低,企业不可能有效益和效率。”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