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公布《互联网群组信息服务管理规定》(以下简称《规定》),并于下月8日正式施行。网信办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后各社交平台的群聊将由建群者和管理者负责,若群内出现违法信息,视情节严重与否,将依法关闭群聊,“群主”和成员或被列上黑名单。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互联网群组方便了人们的工作生活,但一些不法分子却通过“群聊”传递淫秽色情、暴力恐怖、谣言诈骗、传销赌博等违法违规信息。《规定》的出台旨在促进互联网群组信息服务健康有序发展,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
根据网信办的说明,《规定》中所称的互联网群组,包括网民通过网站、移动客户端等平台建立的各种群体交流的网络空间,微信群、QQ群、微博群、贴吧群、陌陌群、支付宝群聊等等,都包含在内。《规定》中所称的“互联网群组信息服务使用者”包括群组建立者、管理者和成员,也就是说,无论“群主”还是“群众”,只要是使用群聊功能的人都包括在内。
平台应建用户信用管理
根据《规定》,微信、微博等网络群组信息服务提供者应当对用户进行真实身份信息认证,建立信用等级管理体系,合理设定群组规模,实施分级分类管理,并採取必要措施包括用户个人信息安全。同时,平台还应配备相应专业人员和技术能力,建立健全用户註册、信息审核、应急处置、安全防护等管理制度。
该负责人表示,平台应对互联网群组实行分级分类管理,并建立使用者信用等级管理体系,对于违法违规的“群聊”和使用者应依法依规採取管理措施,并且接受社会公众和行业组织的监督,建立健全投诉举报渠道,及时处理投诉举报。
“谁建群谁负责”
网信办相关负责人表示,各个“群聊”的建立者和管理者应履行管理责任,“谁建群谁负责”、“谁管理谁负责”。《规定》中明确要求,群聊中不得传播违反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的信息内容,对于违法违规的平台和“群聊”,有关部门均将已发表的违法信息採取处理措施。同时,今后建群入群都需审核验证。
今后,若有违法违规的“群聊”,应由平台依法採取警示、暂停发布、关闭群组等处理措施;而对于这些群聊的“群主”,则由平台依法对他们採取降低信用等级、取消建群资格、暂停管理权限等管理措施。同时,平台方要建立黑名单管理制度,对违法违约情节严重的群组及建立者、管理者和成员纳入黑名单管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