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目前广州正掀起新一轮被称为“前所未有”的地铁工程建设热潮。广州地铁总公司透露,未来3年内将斥资1700多亿元,新建成开通12条线路、逾280公里,比过去20年所建公里总和还长。届时港人乘坐广九直通车、广深动车、广深港高铁北上,或乘坐“香港─南沙客运港”班船抵穗后,即可无缝转乘地铁线网,走遍广州全部12个区和县级市;并可通过广州东站或南站驳通的城际轨道网“畅行”珠三角。
目前广州已开通8条地铁线路、共236公里,主要覆盖中心城区,日均客流超过500万。广州地铁总公司副总经理竺维彬表示,到2016年底,广州共要新建成12条(段)284公里地铁线路,新建成开通线路总里程将超过以往20年的总和,届时地铁总里程将超过500公里,日均客流超过1000万,相当于每天搬动超过大半个广州市的人口。
总里程超过去20年总和
竺维彬指出,徵地拆迁是地铁建设最大的瓶颈。新一轮轨道交通新线建设涉及徵地、借地及拆迁共831万平方米,经市发改委、市财局主动筹措资金等各相关政府部门合作,目前已完成徵(借)地任务量的75%。而新规划线路的勘察、初步设计审查已基本完成,土建施工及监理招标计划10月底全部完成,各大线路项目年内将陆续开工。
据广州地铁总公司介绍,多条在建或新建线路都颇具特色。其中,今年底建成通车的“六号线首期”,设22站,将文化公园、一德路(批发街)、北京路(步行街)、黄花岗(烈士陵园)、天河客运站等连接,将成为广州首条宣传歷史文化的地铁线路,以“色、柱、墙”三方面进行文化表达,极具艺术气息。
11号环线驳广州东站
“九号线一期”设10站,连通花都区,目前土建工程累计完成35%,预计2016年底前建成。被中国工程院院士称为内地首条建在熔岩上的地铁,施工难度风险最大。已率先在该线建设内地地铁行业首个信息化管理系统“广州地铁工程管理一体化项目管理平台”。“十四号线一期”初设13个站,可直达进入从化市中心区街口,设江埔站,街口站,工程建设招标拟10月全部完成,今年内开工,预计2016年底前通车。
“十三号线首期”、“二十一号线”则均贯通增城,分别初设11站、20站,都可于今年内动工,2016年底前竣工通车。其中,“二十一号线”因线路长,规划分为快车和慢车,预计从市中心的天河区到增城分别耗时约40分钟、60分钟。
被称为“广州地铁史上最长、最大运能之线路”的“十一号线”环线地铁,全长逾40公里,初设31站,将驳通广州火车站、广州东站,计划于2018年底前建成。而“四号线南延段”将今年内开工,驳通南沙客运港站,预计将于2016年底建成。
无缝接通城轨高铁网络
竺维彬表示,到2016年建成开通12条新线后,广州地铁网络将由目前主要集中在中心城区,到遍及广州市全部的12个区和县级市,港人北上广州最常踏足的广州东站、广州南站或南沙客运港等都有地铁驳通。届时港人乘坐广九直通车、广深铁路或广深港高铁北上,抵广州东站或南站;乃至从香港坐船到南沙客运港之后,均可无缝转乘地铁线网走遍广州,特别是更便捷地直达番禺、南沙、增城、从化、花都等郊区;或直接转搭广珠城轨、京广高铁等轨道网,畅行珠三角乃至北上内陆省区。
========================
记者查看广州、东莞、深圳等市的最新地铁规划发现,这些城市均在边界预留地铁通道的相互接口,目前穗莞、莞深政府均启动具体接驳方案研究。可见,未来港人北上深莞穗换乘高铁、城轨、地铁等各类轨道“无缝”出行,到达珠三角各城市乃至全国各地并非梦想。
据广州地铁总公司公布新一轮轨道交通新线建设规划显示,除了“广佛地铁二期”土建工程已累计完成68%外,拟延长至顺德北滘镇的“七号线一期”亦加快建设,预计2016年底前建成通车,届时“广佛同城化”轨道衔接网络将更为完善。
同时,广州、东莞亦已启动“穗莞战略合作下的城乡规划协调研究项目”,将借鉴“广佛同城化”的经验,研究城轨、地铁等通道的衔接。广州增城、番禺、南沙地区与东莞水乡片区、虎门、长安成为研究的重点。据最新规划显示,穗莞对接通道包括广深铁路、广莞城际、三号线过江通道及广深港高铁等4条,广州“地铁五号线”、东莞地铁一号线也都考虑预留对接口,目前两地政府正加速协商。
据国家发改委专家组今年评审通过的《东莞市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2012-2018)》显示,东莞轨道交通R1一期、R2三期均预留与深圳轨道交通线网衔接条件,R1一期(望洪站─黄江中心站)还将与穗莞深、莞惠城轨换乘衔接;而R3一期则将与穗莞深城轨、莞惠城轨、广深铁路、京九铁路衔接。
专家指出,相比广佛同城化进展很快,穗莞、深莞同城化的合作不多,这些城市间加强地铁沟通,“很有必要,时机也比较成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