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今年前四个月,内地与香港贸易以惊人速度增长,套利投机令数据“虚高”,其中,贵重物品是套利首选。
商务部研究院对外贸易研究所台港澳研究部白光裕向记者展示,依据海关HS编码计算各大类产品的出口增长情况,贵重物品出口增速普遍“失控”,包括特殊交易品及未分类商品(第22类),艺术品、收藏品及古物(第21类),机器、机械器具、电气设备及其零件;录音机及放声机、电视图像、声音的录製和重放设备及其零件、附件(第16类),光学、照相、电影、计量、检验、医疗或外科用仪器及设备、精密仪器及设备;钟表;乐器;上述物品的零件、附件(第18类)和天然或养殖珍珠、宝石或半宝石、贵金属、包贵金属及其製品;仿首饰;硬币(第14类)。这五大类产品出口在上半年分别增长了320.0%、227.7%、58.0%、51.4%和31.2%。通过将上半年内地对香港42.7%的出口增速进行拆解,发现其中有32.6个百分点是由第16类产品创造的,增长贡献率达76.5%。
白光裕指出,上述几类产品普遍具有“价值密度较高,即单位体积或重量的价值含量较大”的共性。正因如此,这些产品成为企业通过“兜圈”方式实现以贸易为中介进行投机套利的最佳选择。
在上半年人民币升值背景下,内地与香港离岸市场存贷款利差和汇差扩大,为贸易商提供了套利“便利”,不少企业借贸易之名,行投机之实。白光裕介绍,通过投机活动,这些企业一方面可以通过美元付汇、人民币收汇赚取汇差,另一方面还可以借助“内保外贷”的方式通过贸易融资赚取两地存贷利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