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作为继建设深圳特区之后中国改革开放最重要的一次顶层设计,28.78平方公里“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正式获批。本报记者此间从接近上海综合保税区的人士处获悉,沪自贸区金融领域改革的初步方案力度可谓“史无前例”,加快探索资本项目可兑换和金融服务业的全面开放,预计主要将涉及9大方面的金融改革。
总部设在上海的“识局智库”向本报透露,沪自贸区实施方案目前上海方面仍在紧锣密鼓推进之中,虽然中央层面已批准,但是具体实施方案的拿捏之中,财政系统和“一行三会”等多个部委,依然对沪自贸区的一些开放举措的尺度有所保留。
“在中央的肯定和支持下,上海方面虽然准备时间非常紧,但决心和力度很大,基于风险可控、分步推进的思路,希望自贸区方案不仅要有国际水准,还要有适应我国国情的突破和创新──不是要优惠政策,而是把握改革红利,推动上海未来30年发展成与纽约、东京并驾齐驱的全球性城市”,沪上社科系统一位内部人士谈到。
“8人小组”密集调研金融业
本报从相关方面获悉,上海市金融办已专门组建一个“8人小组”,在上海综合保税区密集调研,为自贸区的金融改革政策细则提供制定依据。该小组的成员抽调自沪上各区的金融办机构,关注方向包括转口贸易、离岸金融、利率市场化、人民币国际化、放开金融机构业务审批范围等。
接近上述“8人小组”的知情人士透露说,沪自贸区的目标是建成“亚太运营中心”,国家将提供金融制度性安排,改革领域预计主要涉及9个方面(见表),大部分改革政策在自贸区内执行,亦有一部分允许超出自贸区范围进行实施推广。
上述人士透露,沪自贸区预计最快今年9月底即可挂牌,高层对于这次试点的指示是:“总是要在探索中前进,但是28平方公里也不用走得太慢了。你们做一个时间表,上半年把方案弄好,下半年一步步推动,分几步就全部落实。”
企业有望自由兑换人民币
识局智库一位接近自贸区政策制定者的人士称,利率市场化是各界对自贸区试点最为期待的金融改革内容之一。此次方案明确表示在区域内实现金融市场利率市场化,金融机构资产方价格实行市场化定价。
据悉,在目前的方案中,没有对人民币资本项目开放做更细化表述,但明确表示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可在区域内对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进行先行先试;在人民币跨境使用方面先行先试;探索面向国际的外汇管理改革试点,建立与自贸区相适应的外汇管理体制。未来,企业法人料可在自贸区内完成人民币自由兑换,个人则暂不施行。
这位人士指出,根据上层要求,国内企业要“走出去”开展国际投资融资理财,国家将提供制度性便利,上层要求自贸区建成亚太运营中心,国家亦将提供制度性条件。
在银行领域,试点方案料将允许外资银行在自贸区开展试点的人民币业务,但不享受国民待遇,可从事各类零售及批发银行业务。同时,初步估计有可能允许设立持有特定人民币业务牌照的银行机构,亦允许设立外商投资资信调查公司。
=========================
中资银行或允办离岸业务
作为自贸区重要的组成部分,沪自贸区亦将构建离岸金融市场,同时探索国内商业银行离岸业务,考虑允许区内符合条件的中资银行从事离岸业务。
识局智库指出,上海方面前期调研中,离岸业务已经包含了研究中资银行试点离岸金融业务的操作规范,涵盖了银行如何建立一套离岸金融业务合规操作准则,满足国际市场反洗钱,国与国之间双重税收宽免协议,以及与银行客户税务信息交换等相关规定等。
同样作为关注焦点,沪自贸区还希望鼓励融资租赁业务,给予税收支持。沪试点方案建议对区内註册的各类融资租赁公司及项目子公司,实施融资租赁货物出口退税的试点政策,亦建议融资租赁公司在自贸区内设立的单机、单船子公司不设最低註册资本限制,建议允许融资租赁公司兼营与主营业务有关的商业保理业务。但是,据《财新新世纪》报道,融资租赁业是否纳入出口退税试点,国家财政部和税务总局提出了不同意见,建议延后考虑。
拟建境外期交所交割库
沪自贸区试点方案建议逐步允许境外企业参与商品期货交易,在自贸区内建议允许境外期货交易所指定或设立商品期货的交割仓库。
对此,来自《财新新世纪》的报道指出目前亦有持保留态度的声音,针对沪自贸区是否可设立境内首个交割仓库,在方案商榷阶段有所反覆。中证监认为:目前还不具备境外期货交易所在中国境内设立交割仓库的条件,曾建议取消这项内容。
据报道称,上海和内地一些学者、业者认为,自贸区建立交割仓库将极大程度替代韩国釜山和新加坡LME仓库的作用,降低国内企业交易成本。在试点方案申请者看来,即便在自贸区内设交割仓库,但实际交易发生在境外,不会对国内期货交易所的交易、交割、定价产生影响,亦不会对国内金融市场的稳定产生不利作用。 |
附件: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