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国务院12日公布的《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计划》)规定,2017年珠三角地区PM2.5须降低15%,并将剑锋直指“两高”(高耗能、高污染)和排污类企业,要求重点污染行业排污2017年下降3成。港商协会相关负责人称,目前在粤逾10万港企多从事电镀等传统污染行业,更为严格的环保要求和整治或成“寒冬”中压垮企业的“最后一根稻草”。部分污染行业港商亦表示,环保整改将令成本猛增4成,或致广东逾2成港企被迫收缩规模甚至倒闭。
今年初北京等多座内地城市大雾瀰漫,PM2.5持续“爆表”,网民曾戏称此为“厚德载雾,自强不吸”。灰霾天气严重影响市民健康,这也倒逼政府部门进行环保整治。
粤出台20条实施举措
《计划》提出,经过5年努力,全国空气质量总体改善,重污染天气较大幅度减少;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空气质量明显好转。力争再用五年或更长时间,逐步消除重污染天气,全国空气质量明显改善。《计划》主要有10条措施,涉及污染物排放、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加快企业技术改造、加快调整能源结构等10个方面。
对于珠三角地区,《计划》规定2017年PM2.5监测值较2012年降低15%,“两高”等污染企业排污强度须下降3成以上。并对所有行业提高节能环保准入门槛,将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其他污染物排放作为建设前置要求。《计划》还要求相关部门加大环保执法力度,研究增加对恶意排污、造成重大污染危害的企业追责的内容。
广东环保厅相关人士称,目前环保厅正组织编制该计划的实施方案,初定措施数量为《计划》的两倍共20条。内容包括提高污染行业环保标准、加强对工业污染治理等六方面,并对电解铝、焦炭等“两高”行业产能总量进行控制,研究将“两高”产品纳入消费税徵收范围。
珠三角污染类港企在环保方面已屡吃“红牌”,日前东莞便有13家港企因废水超标排放而被迫关停,即将到来的环保“严打”期或将再次令港企元气大伤。
8成污染类港企难达标
东莞外商投资协会常务副会长黄日荣忧心忡忡说,目前珠三角等地已有逾10万港企,6成以上都集中在东莞,其中有近半从事电镀、漂染和洗水等行业。因进入内地时间较早,很多原本先进的设备和工艺现已落后,近8成污染类港企环保或难达标。
“但这类企业往往是生产工序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黄日荣称,因大环境形势不好,这些企业已连续亏损面临寒冬,不求盈馀只求“蚀少点”。若强行要求进行环保整改、加收消费税,或成压垮企业的‘最后一根稻草’。”
东莞麻涌一电镀厂负责人亦指出,传统污染类港企多为中小企业,受环保政策影响较大。近两年因环保门槛提升,曾佔内地电镀产能半壁江山的广东电镀厂,数量亦从2011年的6000多家锐减至不足5000家。若再次提高环保标准,许多企业将只能选择“转型”或“转移”。“一套环保设备动辄上百万,整改后将令港企成本猛增4成,届时或有逾两成企业难以承受而被迫收缩规模甚至倒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