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阿里巴巴IPO又有最新消息,内地媒体《第一财经日报》引述接近消息人士指出,集团已于上月选定高盛担任IPO的全球协调人。有投行人士分析指出,全球协调人与保荐人角色不同,全球协调人的角色主要是帮助上市公司分销股票,但由于佣金较低,通常全球协调人也会同时承担保荐人的角色,向上市申请人提供独立的财务意见。此外,上述投行人士还表示,全球协调人的角色非常重要,有时更会充当几个保荐人中最重要的一个。
资料显示,高盛与阿里集团关系相当密切,早于2007年11月,阿里巴巴旗下B2B业务登陆港交所时,高盛便是其保荐人之一。当年挟逾百倍市盈率招股集资116亿元,公开发售部分亦冻资超过4400亿元。无论订价之高与冻资规模均创本港歷来IPO纪录,保荐人可谓功不可没。与此同时,早前彭博曾引述过一份雅虎与高盛的通讯,称高盛对阿里巴巴的估值,可能从原先估计的700亿美元,增值到1050亿美元,揭示高盛对阿里前景甚为看好。
不过,阿里集团能否今年内在港上市,仍需要通过不少关卡。一方面要在10月1日新保荐人监管条例生效前,正式递交上市申请(A1表格)。另一方面是阿里集团的合伙人制度,能够获得港交所通过。市场消息指,港交所将于周四例会上,针对合伙人制度公司招股事宜进行深入讨论。
证监取态成最大关键
市场人士认为,港交所开绿灯机会仍大,毕竟阿里成功上市对交易所有相当好处。然而,最后及最重要的关卡,将落于能否得到证监会的“祝福”。有别于港交所的商业运作,证监会更加?重保障投资者利益。以中国高精密(00591)事情为例,即使港交所同意復牌,其后股份仍再度被证监会叫停,至今亦復牌无期,揭示证监会的监管标准相当严谨。
阿里巴巴集团首席战略官曾鸣昨日在杭州举行的媒体发布会上表示,阿里合伙人制目的不是让香港给予集团特例,而是希望香港市场也能推出这样一种机制,保证股东、员工长远利益。他补充,短期行为导向与企业长期发展的冲突,已是现代企业和资本市场的最大问题。因此,阿里推出合伙人制度,目的是保证股东长远利益,而不是受制于资本市场短期的经营压力。
谈及集团的合伙人制度,曾鸣表示合伙人的数量将可能达到百人以上,未来有可能有三百人。对于港交所迟迟未对採用合伙人制度企业进行表态,他重申创办人兼主席马云已交代非常清楚,集团不会拘泥于某一个上市地点。
曾鸣:集团不拘泥上市地点
根据马云本月中一封集团内部通讯中所指,从2010年开始,阿里开始在管理团队内部试运行合伙人制度,每一年选拔新合伙人加入。在过去的3年中,已选举3批共28位合伙人。其绝大部分都是阿里的资深高管。阿里集团多名高管如陆兆禧、蔡崇信等人均为“合伙人”团队成员。而对“合伙人”的要求是“在阿里巴巴工作五年以上,具备管理能力及高度认同公司文化,愿意为公司文化和使命传承竭尽全力”。
曾鸣表示,阿里将逐步发展到40至50人,并达到100人,未来可能进一步增至300人,但要视乎具体发展情况。另外,阿里内部针对合伙人的讨论非常激烈,也有很大的争议,其关键之一是合伙人的准入和退出机制,其中包括自然离开、不作为的解职等情况。不过,合伙人会议上讨论最多的,重点亦是阿里文化的传承。
曾鸣更指出,非常多的上市公司“职业经理人”出任行政总裁后,短期个人赚了钱便辞任,公司从而毁得一塌糊涂,但资本市场现在对这样的短期行为没有任何制约。因此,合伙人制是比较好的内部决策机制,又能保证股东长远利益,希望这样的制度安排,能得到资本市场认可。只要有足够多的投资者认可这个理念,双方达成共识,就是比较好的合理安排。他又指,希望合伙人制度进一步发扬光大,成为阿里巴巴未来健康成长的基础。
合伙人机制保股东利益
近年视频行业发展迅速,曾鸣透露阿里对视频行业非常感兴趣,未来将找机会切入,并且对视频行业进行颠覆。在曾鸣看来,目前视频领域的商业模式,已经被领跑者锁死了,并没有把互联网味道做出来,“阿里巴巴希望在视频和音乐领域进行颠覆”。不过,阿里巴巴并不急于把上述两个领域一下子做起来,但是会培养团队,并且积极寻找切入点。
目前阿里巴巴已经收购虾米网,成立音乐事业部,并且推出“音乐人平台”,打造包括消费者、独立音乐人、长篇公司、虾米网平台在内的音乐电商生态系统。不久前阿里巴巴已经推出智能电视以及盒子两款产品,并于华数传媒、湖南卫视都有深度合作,分析人士认为阿里巴巴希望通过视频及音乐领域切入移动及多屏市场。近年的种种举动,已揭示出阿里集团部署全面进军视频市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