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10月的收官之战以一根小阴线落下帷幕。如果要用一个字概括10月的A股那就是“变”:由于资金面由松变紧,引发预期由强变弱,所以大盘由涨变跌,导致个股由热变冷,使得后市由多变空。展望11月,股民朋友们仍应谨慎操作,随时做好应变准备,规避结构性风险释放。
大盘
10月终结月线三连阳
截至收盘,10月份上证指数下跌1.52%,深证成指微跌0.82%,真实反映主板运行的深证综指下跌3.36%,中小板指和中小板综分别大跌6.60%和4.69%,创业板指和创业板综分别暴跌9.68%和7.43%。各大指数均结束了月线“三连阳”,且不是收出月线“阴十字星”就是“阴包阳”,变盘特征非常明显。
个股
成长型题材连续下跌
尽管主板指数跌幅较小,然而个股表现却创出了2011年12月以来最惨纪录。统计显示,全月两市只有796只股票上涨,1598只股票出现不同程度的下跌。个股演绎的总体特点是“晴空万里”变“狂风骤雨”:前期滞涨的股票特别是权重蓝筹股本月小跌或补涨,而前期狂涨者特别是成长型题材则是大跌甚至暴跌,市场两极分化尤为严重,正好应验了“涨多了要跌,跌多了要涨”的那句股彦。
数据显示,两市只有顺荣股份涨幅翻倍,6只股涨幅大于50%,涨幅超过30%的股票只有23只;但跌幅大于30%的股票激增至14只,跌幅超过20%的有57家,跌幅超过10%的更是多达399只,A股市场呈现出一片肃杀景象。
行业
传统产业预期不乐观
股市是国民经济的“晴雨表”,自然也是上市公司业绩的“风向标”。虽然三季报披露显示2467家上市公司净利润同比增长15%,环比增速更是达到20.76%;但是,上市公司业绩增速主要贡献来自于周期性传统行业(如54只金融股前三季度盈利1万亿),而作为新兴产业的创业板355家股票净利润环比反而下降了9.59%。
我们知道,周期性行业业绩增长受益于“微刺激政策”,但微刺激政策只是短期行为,因此在“调结构”的大背景下,这些落后的传统产业接下来要么升级、要么转型、要么淘汰,整体业绩预期是下滑的;而代表新兴产业的创业板市场,所占市场权重很小,且由于去年年底以来涨幅过大、三季报环比下滑,因而65倍的市盈率极大地透支了未来业绩,故必须要一轮中期调整来清除估值泡沫。也就是说,在整个上市公司业绩预期下滑的大背景下,股市持续反弹的基础并不牢固。
资金
年末流动性趋于紧张
三季度A股整体造好,主要得益于政府出台了“稳增长保就业”的微刺激政策,使得流动性相对宽裕,缓解了6月底“钱紧”事件带来的负面压力。但进入10月后,伴随着十八届三中全会临近,政策面重新回到“调结构促转型”的经济主题中。一方面,央行开始实施正回购操作,逐步回笼流动性,导致市场资金面趋于紧张;另一方面,每逢年末历来存在“结账”的说法,各路资金兑现欲望强烈,加剧了流动性紧张局面;最后,大批高管大股东减持套现的累积效应爆发,也是流动性趋紧的原因和表现。
后市
震荡整理将是主基调
就后市走向,华西证券理财总监朱妮表示,尽管多空因素较多,但经过10月份的洗盘之后,11月份大盘继续深跌的概率不大,震荡整理应是主基调。就市场层面来看,10月份上涨的板块主要是农林牧渔(以土地流转为主)、电力及公用事业(节能环保)和银行,市场呈现较为明显的场内跷跷板效应,部分题材股去年年底以来涨幅很大,透支了业绩,加之消息面刺激减少,资金大量离场导致该部分个股惨遭抛售,这些板块个股经历本次调整后需要一个较长时期的休整,投资者不宜急于进场参与。11月消息面重点是三中全会的召开,政治局会议的定调传递出中央坚定改革信心、坚持改革正确方向、凝聚改革共识的强烈信号,稳定和强化了公众的改革预期。从A股市场来看,环保、食品安全、医疗、金融、能源和信息技术等行业有望长期受益,但很多题材在前期已经过炒作,短期不宜再度大量参与。而市场的结构也发生一定变化,短期绩优股表现较好。此外,三季报业绩临近结束,11月份可重点关注业绩持续稳定增长,但股价随大势出现大幅下挫的个股机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