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論壇 繁體 | 簡體
Sclub交友聊天~加入聊天室當版主
分享
返回列表 发帖

人民日报披露“三中”改革布局

人民日报近日刊发系列文章,披露新一轮改革的方向和方法。人民日报指出,35年改革实践,中共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以高超的智慧不断探索改革路径,积累了宝贵歷史经验,创造了推进中国改革大业的方法论。今年7月,习近平在湖北调研时指出:“必须从纷繁复杂的事物表象中把准改革脉搏,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内在规律,特别是要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关系。”十八届三中全会把握改革规律,为改革再次谋篇布局。

  “上”“下”呼应

  改革是复杂的系统工程。当改革打响攻坚战,迫切需要把顶层设计和基层创新结合起来,在摸石过河中把握规律,在统筹规划中推进改革。

  强调顶层设计,是改革的大局观。

  理顺政府与市场关系,涵盖政府职能转变、市场体系建设、金融体制改革等;完善收入分配制度,涉及国家企业居民之间、中央地方之间利益格局的重大调整……啃掉这些“硬骨头”,非一个地方或一个领域能够单打独挑,必须从顶层谋篇布局。

  尊重基层首创,是改革的群众观。

  亿万人民是改革主体。尊重基层首创精神,就要集思广益,鼓励先行先试,让群众探索实践的涓涓细流,汇聚为推动改革的滚滚热潮。越是牵涉面广、关乎百姓切身利益的改革,往往难度越大。问计于民,问需于民,让每一份改革方案集民智、顺民意,才会破解千难万难。

  “点”“面”协调

  改革是一场深刻而全面的社会变革,必须增强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

  深化改革不能眉毛鬍子一把抓。选择一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作为突破口,以点带面。

  抓准主要矛盾,“小切口”能解决“大问题”。十八大以来,简政放权这一“马前卒”疾步快跑,200多项行政审批事项取消或下放,推动政府“自我革命”;“营改增”渐次铺开,对进一步理顺中央和地方财税关系形成倒逼……牵住牛鼻子,可以“一子落而满盘活”。

  诉求有缓急。更好的教育、更满意的收入、更公平的社会、更清新的空气……群众关注度高、反映强烈的问题,就是改革要触及的“穴位”。在这些紧要处发力,改到痛处,改得彻底,既是改革的题中之义,也能凝聚社会共识、提振改革信心。

  没有整体推进,改革会顾此失彼;不搞重点突破,改革会节奏迷乱。

  “变”“稳”平衡

  改革是动力,停不得;发展是目的,慢不得;稳定是前提,“冒”不得。今天,改革发展稳定彼此交融的态势日益明显,相互作用的趋向更加突出,必须在三者之间找到平衡点,确保全面改革顺利进发。

  把握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胆要大,步要稳。

  胆子大,才能啃动“硬骨头”。全面深化改革处于经济转型的新阶段,面临多元多变的新环境,改革不再是先前皆大欢喜的“帕累托改进”,需要用更大的政治勇气大胆开拓。改革越前进,发展就越有底气,抗风险能力越强,越能获得积极的社会稳定。

  步子稳,才能掌好“方向盘”。全面深化改革涉及重大利益关系调整,无论在利益增量上做文章,还是在利益预期上作调整,都应科学权衡。任何改革方案的设计和推行,必须统筹各方利益关系,最大限度减少阻力,消解隐患,使改革从易到难、从小到大、从外围到核心、从增量到存量循序推进。

  挑战前所未有,改革稳中求进。有十八届三中全会的指引,有体现人民意志的改革布局,有凝聚各方智慧的改革方法,中国式的改革道路越走越宽广。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