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经济学家吴敬琏今天在财经年会上对三中全会《决定》做解读时表示,中国当前的改革面临两方面阻力,一是来自于意识形态和特殊既得利益的反对和阻碍,二是改革中其他环节如果配合不好会出现经济上的困难。但三中全会提出了一个非常好的改革总体设计和路线图。
吴敬琏认为,《决定》里面有两句话是最重要的:一是要围绕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二是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是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基础。
吴敬琏认为,改革在执行中的阻力和困难有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来自于意识形态和特殊既得利益的反对和阻碍,另一方面是在从旧的体系转到新体系过程中,某些环节改变了,其他的环节如果不能配合,会在经济上会出现一些困难。
对于当前出现的问题,吴敬琏认为其根源都在于市场化的不完善。“一方面,现有的市场经济体系是不完整的,受到旧体制的约束,市场很难发挥它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另一方面,现在的市场经济体系在条块分隔的情况之下,使得市场碎片化,同时存在?许多妨碍竞争的垄断行为、行政干预行为和行业保护行为,使得市场失去了竞争性,造成发展不平衡。”
亟待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
中国社科院副院长李扬在谈及三中全会有关金融改革的内容时表示,用市场化标准来衡量,当前的金融体系存在荅囥w价基准、缺处置机制、缺少多层次资本市场等不足,而三中全会决定的亮点是对长期股权融资的关注和对内对外开放。
李扬称,从市场化角度看,国内的金融体系存在以下缺陷:一是缺基准。“利率没有市场化,汇率没有市场化,没有形成收益率曲线,多层次资本市场根本真正形成,尤其服务于中小企业的市场。”二是缺乏危机处置机制,包括存款保险制度和市场化的市场退出机制,有处置机制才能形成一个按照市场原则有序退出的成熟市场。三是尚未建立多层次的资本市场。
多层次的资本市场应该既能满足长期资金要求,也能满足短期要求,既能服务大型企业,也有针对小微企业和草根的金融服务,中国的金融机构在尤其对于小微企业服务上是不足的。三中全会报告中关于资本市场提到了五点:股票发行註册,这是涉及到资本市场的根本性改革。还有多渠道推动股权融资和发展规范化债券市场。这三点若能做到,中国一定会有支撑未来发展的有效的资本市场。四是提出加强支付、清算等金融基础设施建设。而且首次提出了建立普惠金融,即为中小企业等弱势群体而服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