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国际大宗商品价格过去一年几乎全面下跌,由工业金属、贵金属以至穀物农产品大幅下滑,令商品价格指数去年重挫百分之九点六,见三年低位,步入了大熊市,与世界经济持续低速增长不无关系,导致需求不足。商品价格调整对新兴国而言未尝不是好事,可减轻通胀压力,但对于欧美发达国来说,可能加剧通缩威胁。
商品指数累跌30%
反映二十二种大宗商品价格走势的道琼斯瑞银商品指数在去年下跌百分之九点六,其中在去年十一月,商品指数创下一二二点的三年低位,从一一年四月的一七五点歷史高点计起,累跌了百分之三十,可说陷入了大熊市,目前处于一二二点七的低位徘徊,反弹乏力。
包括工业金属、贵金属及农产品等大部分商品价格都大插水,例如铜价去年急挫百分之十一、金价大泻百分之二十九、小麦价格急跌百分之二十二及玉米价格重挫百分之四十。工业金属价格下跌,可归因世界经济持续低速运行,去年GDP增长百分之二点九,反比一二年百分之三点二增幅为低,尤其是新兴国经济显著放缓。
中国铜进口升转跌
事实上,去年中国铜进口量按年下跌百分之二点三,而一二年却增长百分之十四点一。此外,即使去年中国原油与铁矿石进口分别增长百分之四及百分之十点二,但增幅也明显放慢,这情况可能延至今年。
至于贵金属如金价,在去年大跌百分之二十九,则与美国计划缩减QE以及市场关注发达国通缩问题有关。不过,美国减少买债存在很多变数,加上地缘政治因素支持下,金价大有机会绝地爆升。
反而农产品价格暴跌有点令人意外,事缘一一年世界粮价创出歷史新高,吸引农民大幅增产,造成美国、巴西等地农作物库存大升,引发大麦与玉米价格大跌,迄今跌势未止。
天然气与棉花价格在去年劲升逾三成与一成二,成为大宗商品最大亮点,前者相信是世界对清洁能源需求急升所致,后者则来自中国棉花需求支持。
加剧欧美通缩威胁
值得注视的是,纽约原油去年小升百分之五,可是随?页岩开採技术突破,美国原油产量已高于进口量,日后可能取代沙特,成为全球最大产油国,近月油价已应声急挫,从去年底九十八美元跌至目前的九十二美元。
国际商品价格不断向下寻底,一定程度有助放缓新兴国因为货币贬值而引致恶性通胀,印尼与印度通胀约百分之十,商品价格拾级而下是好消息。
不过,商品价格走低对发达国而言可能是一场噩梦,就算美国经济回稳,但消费物价指数却由一一年九月的百分之三点九持续下跌至目前的百分之一点二,而欧元区更令人忧心,失业率高达百分之十二点一,上月通胀仅录得按年上升百分之零点八,可见欧美通缩威胁愈来愈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