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論壇 繁體 | 簡體
Sclub交友聊天~加入聊天室當版主
分享
返回列表 发帖

银行理财获准直入债市



  自去年债市监管风暴以来,理财产品于银行间债市开立新帐户便遭叫停,日前终获重启。中国央行昨日发布理财产品进入银行间债市细则,首次对拟开设银行间债市帐户的理财产品管理人、託管人资格等做出详尽规定。业内人士表示,此举主要在于放开银行理财产品做乙类户,并引导理财产品向第三方託管转型,利于降低理财产品风险。

  中国外汇交易中心网站昨日刊登了央行《中国人民银行金融市场司关于商业银行理财产品进入银行间债券市场有关事项的通知》(下称《通知》),发布时间为今年1月26日。《通知》涵盖17条规定,点名下发给包括五大行及中信银行、光大银行、华夏银行、招商银行等在内的16家上市银行。业内称,目前尚不明确是否只针对上市银行,其他非上市银行仍需等待后续文件。

  非上市银行尚待通知

  《通知》明确,理财产品应直接进行债券交易和结算,由其管理人申请交易联网手续。业内表示,此前理财产品多以丙类户存在,并由甲类户代理结算及交易,因此《通知》正式确认了银行理财的乙类户身份。

  在2013年上半年的债市监管风暴中,监管层叫停了理财在银行间债市新开帐户,其后虽有酝酿将一些理财产品升级为乙类户,但一直未有明文规定。此次央行发文,不仅意味银行理财新增开户获得重启,亦对该领域做了规范,业内称,这有利于管理理财产品的风险。

  《通知》要求,申请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开立债券帐户的理财产品,应以单隻理财产品名义开户,但理财产品由非本行的第三方託管人独立託管的,也可以理财产品系列或理财产品组合的名义开户。

  引导向第三方託管转型

  这一规定明显对第三方託管给予了更大程度的开户便利,有业内人士表示,监管层意在引导理财由自託管向第三方託管转型。目前由于託管费收益及交易便利等因素,银行理财多为银行自己託管,与监管层引导的理财产品单独管理方向并不一致,第三方託管也一直是行业呼吁方向。

  有业内人士预期,这一规定带来的影响是开放式理财将逐渐增多,银行将多推开放式理财产品,减少封闭式产品,以减少频繁新开户的麻烦。

  开放式理财料趋增

  《通知》还加强了“防火墙”管理,要求管理人的自营帐户与理财产品债券帐户之间,以及同一管理人管理的不同债券帐户之间不得进行交易。此外,要求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开立理财产品债券帐户的管理人具有专门的理财投资管理部门,且与自营投资管理业务在资产、人员、系统、制度等方面完全分离。业内表示,这是为了杜绝银行自有帐户与理财帐户之间的关联交易,防止利益输送。

  东方证券银行业分析师金麟称,银行过去帐户比较随意,造成一些理财部分的亏损会被转到自营部分消化掉,此外还可能出现一些倒腾非标资产的不规范行为,《通知》能够起到一定强化监管效果。不过,他表示,单就理财而言,银行仍然可以绕开监管,通过不直接跟自营对接,先找对手方过桥再买卖的方法达致目的。有分析预计,监管层后续可能出台进一步政策,规范此种行为。

====================

何为甲、乙、丙类帐户?

  根据《债券託管帐户开销户规程》规定,中央国债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设置甲、乙、丙三种债券一级託管帐户。甲类为商业银行,乙类一般为信用社、基金、保险和非银行金融机构,而丙类户大部分为非金融机构法人。自去年上半年债市监管风暴以来,银行理财、券商资管、基金专户、信託理财等银行间债券新开帐户均遭叫停,乙类户中只有企业年金、社保基金、公募基金及保险产品四类帐户正常。

====================

业界指信託资产优良

  中国信託业协会昨日发布报告称,信託资产质量到目前为止总体表现相当优良,不可能发生系统性风险,所谓的系统性风险显然被夸大。该协会还公布,截至2013年底,内地信託业资产规模达10.91万亿元(人民币,下同),同比增长46%,再创歷史新高,惟增速较前一年下降逾9个百分点,行业疲态开始显现。

  撰写该份报告的中国信託业协会专家理事周小明表示,尽管经济下行通道中包括信託资产在内的金融资产不良率会有所提升,但从已经披露的问题信託项目看,仍属于个别事件,不属于普遍现象。

  报告显示,2012年信託行业到期清算出现问题的信託项目约有200亿元,截至2013年底,全行业计提的信託赔偿准备金为90.60亿元,可以覆盖200亿元问题资产的45.30%;全行业净资产2555.18亿元,是200亿问题资产的12.78倍。

  报告认为,信託项目风险存在“刚性兑付”现象,但本身不是制度约束,而是信託公司基于声誉维护、受託人职责履行和自身能力等因素考虑下的策略选择;信託业风险奉行“买者自负原则”,在制度安排上,恰是最难发生系统性风险的金融行业。

  去年信託业资产规模增速为2009年以来首次跌破50%,从季度环比增速来看,2013年度前三个季度环比连续下降,这是信託业自2010年进入快速发展阶段之后从未出现过的情况。

  报告表示,“信託业的经营拐点已经到来。”未来业务起点需从融资方的融资需求切换到投资方的投资需求上来。周小明称,信託业未来发展应基于私募投行的业务优化、资产管理的业务转型,以及财富管理的业务转型。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