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银监会主席尚福林近日表示,银监会正在积极推进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未来资产证券化规模是否扩大将根据试点情况确定。而央行行长助理郭庆平也明确表态,资产证券化是盘活银行信贷存量的重要出路,目前铁路建设领域中长期投资占比较大,把一部分优质资产证券化进行“盘活”后,可投入新的产业,下一步资产证券化将向其他领域推开。证监会新闻发言人邓舸表示,积极支持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在交易所上市。
分析人士指出,目前来看,监管层全力推进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的态度明确,预计未来商业银行、信托公司等金融机构将积极参与,当务之急是推进资产证券化的制度保障,尽快制定资产证券化法。
6月或迎“发行潮”
中国证券报记者获悉,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今年6月前或迎来一轮较大的“发行潮”。央行要求截至今年6月底,将审批发行额度为4250亿元,净额度为4000亿元左右的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贷款类别向小微企业、三农、棚户区改造、基础设施建设及铁路贷款倾斜。央行目前鼓励商业银行、信托公司、汽车金融公司等制定合理的证券化发行计划和业务计划,并将按照各家机构上报的方案质量来分配额度。
据悉,在4000亿元的额度当中,除了1000亿元已基本确定批给国开行,其余的3000亿元额度,央行以开放的态度给所有金融机构,包括中外资商业银行、信托公司、汽车金融公司等。
民生银行董事长董文标认为,信贷资产证券化可以降低信用风险在银行系统的高度集中,优化银行资产负债结构,增强商业银行的风险抵御能力,并且能够为银行发展中间业务、进行金融创新和资本市场改革和发展提供新的产品。为了进一步推动信贷资产证券化的发展,他认为应将资产证券化业务由试点阶段向常规化发展阶段转变,由审批制向核准制乃至注册制转变,实现业务常规化发展。
推进相关制度保障
不过,在推进信贷资产证券化的同时,专家和业内人士坦言“资产证券化是一把双刃剑”,应尽快推进资产证券化的制度保障。原工商银行行长杨凯生近日表示,发展资产证券化最关键的是价格设计,我国在资产证券化的初期不适合搞多次证券化。另外,需建立发行者的风险留存机制,即发行者和投资者共担风险。比如,次级证券的发行者要自留一部分,这样就不会加剧道德风险,避免发行者不顾资产的安全,全部转移给投资者。
央行研究局原副局长李德指出,从美国次贷危机来看,资产证券化导致贷款标准降低,因为贷款人资产证券化的数量越多,收益越好,所以贷款评估标准就可能降低,最终导致全面的金融危机。李德建议,尽快制定资产证券化法,同时提高资产证券化服务机构的运作水平和信息透明度,制定相应规则。另外,要进一步提高资产证券化的服务水平和质量。资产证券化不是商业银行一家的事情,涉及到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金融监管和金融创新是相辅相成的,这些措施都要进一步加强。
董文标则认为,应丰富参与群体,提高证券化市场的深度。建议在强化监管的前提下,进一步放宽对境内外机构资金入市、投资方向与规模的限制,在法律上放宽对银行、保险资金进入资本市场运用的限制,引导并鼓励保险公司、企业年金、全国社保基金等资产久持,流动性需求较低的非交易型机构投资者参与资产证券化投资。适时推出做市商制度,增加银行间做市商报价机制;尝试跨市场发行,允许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通过交易所或银行柜台市场进行发行;逐步探索多种交易方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