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国国家发展改革委、卫生计生委、人社部9日宣布放开非公立医疗机构(民营医院)医疗服务价格等政策措施,将用价格作为槓桿鼓励社会办医,推动多元医院格局,藉以缓解当前群众看病难的矛盾。受访医改专家对大公报表示,这是改变目前医疗服务价格偏低及政府行政定价体制的重要起步,下一步改革或将啃医改“硬骨头”——提升公立医院服务价格,尤其改变医生技术服务价格过低的现状。
数据显示,目前民营医院规模偏小,服务数量在整个医疗服务市场中的比重较低,仅为10%左右。此前,营利性医疗机构的医疗服务已实行市场调节价,而这次是进一步放开非营利性的民营医疗机构医疗服务价格的具体政策措施。2013年9月,国务院出台了《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要求放开非公立医疗机构的医疗服务价格,促进多元化办医。
在各种医疗资源中,医疗人才是最重要和核心的资源,而医疗人才的短缺在中国已经达到了一种空前危机的状况。“在二百万医生队伍中,有近一半人不具备大学本科教育水平,从而使得内地合格医生与人口的比例严重偏低。”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医疗管理与政策研究中心主任蔡江南对本报表示,其根本原因在于长期压抑的医疗服务价格,以及僵化不变的定价机制。“医生门诊收费竟然低于理髮和洗脚的价格,更是远低于电影票的价格”。
发改委称,此次放开非公立医疗机构医疗服务价格将充分发挥价格槓桿作用,扩大医疗服务供给。蔡江南认为,允许非公立医疗机构的医疗服务实行市场定价,正是顺应深化医改需要的一项重大改革措施。非公立医疗机构先行一步,可以为整个医疗服务价格机制改革提供经验。
此外,放开医疗服务价格还能够细分市场,满足不同层次的医疗需求。尤其是在社会资本更多进入医疗卫生领域后,政府可以腾出更多资源投入基本医疗服务。中国医院协会副秘书长庄一强对大公报表示,此举对想来内地投资民营医院的港商而言也是个利好,将有希望得到更多的市场份额,并且能争取到更多的医生资源。
不会出现集中涨价
针对放开价格是否会导致民营医院集中涨价的担忧,发改委表示,由于存在竞争,其基本医疗服务的价格会与公立医疗机构基本衔接,不会出现集中涨价局面。但民营医院提供的个性化、特色化等非基本医疗服务价格,将根据市场供求、支付能力等因素自主确定。
此外,医疗保险对非公立医疗机构执行与公立医疗机构相同的支付政策。凡是符合医保定点相关规定的非公立医疗机构,各地都会执行与公立医疗机构相同的支付政策,不得区别对待,保证群众在医保定点的非公立医疗机构看病就医费用能够及时报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