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捲入8亿元(人民币,下同)坏帐风波的宜信昨日做出最新回应,在进行了内部调查后,并未发现传闻所称的“造假及跑路情况”,各到期项目均可正常兑付,整体风险可控。但有分析指出,内地P2P行业已告别野蛮生长时代,大批公司正面临倒闭、资金链断裂等问题。“当前建立徵信及监管体系势在必行。”
传公司银行流水造假
周二有港媒报道称,宜信8亿元贷款出现坏帐情况,贷款主体遭到多起诉讼,宜信即使申请资产保全,也很难追回全部欠款。报道援引知情人透露,坏帐公司本身就是个皮包公司,尽职调查时的银行流水都是造假的,抵押物都是东北四线以下城市的烂尾楼。但在高达22%的利率吸引下,宜信仍然放出了这笔贷款。
宜信当日即回应称,媒体报道与事实严重不符,未来将积极跟进调查。公司高管在接受採访时称,“看到8个亿的数据坏帐数目,我们自己也很惊讶,不知道数据从哪里来。”至昨日下午,宜信对外表示,公司确实在东北地区开展的多个地产项目,总规模远未达到8亿元。目前各项目均正常运作,也未出现兑付违约现象。
作为内地老牌的P2P平台,宜信在过去两年快速扩张。公司CEO唐宁去年12月透露,宜信交易规模已超百亿元,成为全球交易量最大的P2P平台。
行业监管目前仍是空白
据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数据显示,去年累计有64家P2P平台出现经营困难或者倒闭、跑路的现象;仅2013年9月至11月的两个月时间里,全国多地有超过40家P2P企业资金链断裂或关闭。但另一方面,P2P行业监管却一直处于空白。银监会副主席阎庆民日前在出席博鰲亚洲论坛时称,为加强对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规范和监管,国务院已决定由银监会牵头来承担对P2P监管的研究。
同日发布的《小微金融发展报告》则指出,未来P2P行业集中度将显现增加的趋势。监管趋严将会清洗掉一批不规范的P2P企业,激烈竞争也将使小型的P2P公司生存困难。但一些大的P2P已具备了成熟的运作模式,积累了一定的客户资源,未来将获得较大的发展空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