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在香港大学中文系求学时,我最喜欢上冯锦荣教授的课。他曾于日本的京都大学留学,学识渊博,授课时甚有启发性。记得有一节课,他曾分享日本人治学的方法,并介绍了日人在清末民初时期对中国的旅行调查,令我认识到如何透过旅游考察进行学习。沪友会(杨华等译)的《上海东亚同文书院大旅行记录》(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年),正是介绍了日人在中国进行大规模旅行调查的报告。
明治维新以来,日本政府确立“经略中国”的战略目标,对中国进行不同层面调查,其中东亚同文书院歷届学生的中国旅行调查,持续时间最长,调查地域分布最广,保存的调查材料十分丰富。书院长达四十多年的中国旅行调查活动,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目标。1901年至1936年间书院学生的调查旅行,主要是商事调查,1937年后加入军事调查。参加调查旅行的学生总人数约达5000馀人,范围遍及除西藏以外的中国所有省区,调查的专业分工细密。
此调查旅行是每个应届生的必修课,并将其调查报告作为毕业论文。参加的学生,只带一条毯子和少量的随身用品。一路上除了在长江上是乘坐汽船之外,几乎都是徒步或租用民船。调查旅行利用暑假时间,一般是两到三个月。45年间(1901-1945),共有路线近700条。作为调查旅行,其规模、密度都是前所未有的。
1913年那一次调查旅行途经香港,学生共8人。他们留港三天,对香港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们发现,太平山基本由岩石构成,但由于英国人致力绿化,出现了树木繁茂的情况。此外,香港有建筑法限制,所以市中心全是西洋式的建筑,排列出一条一条漂亮的街道。在离港时,学生们更对美丽的夜景,表达不捨之情。
看到日本人的调查旅行,令我明白到什么是“全方位”的学习。近年香港政府大力推动中学生到内地调查旅行,目标及方向本甚正确,惜受到一些激进组织恶意攻击,称这些调查旅行为“洗脑团”,令到一些不知情人士信以为真,实是香港人的不幸!
香港通识教育会 李伟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