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論壇 繁體 | 簡體
Sclub交友聊天~加入聊天室當版主
分享
返回列表 发帖

中国鼓励民资入军备市场

据新华网英文消息,中国将向私人资本开放国防设备领域,放宽军用装备的市场准入门槛。相关部门将开设军队採购网站,定期对外发布武器和其他设备的有关需求。据报道,这一新政策将努力保证公平的市场竞争,鼓励民营企业参与军用装备的生产、维护和研发。

  据悉,解放军总装备部将会同工业和信息化部、国防科工局和全国工商联,出台简化军品市场准入程序、建立採购信息交互机制等多项措施,引导民营企业参与军队装备建设,加快推进军民融合发展步伐。解放军总装备部的最新政策将包括:降低市场准入门槛,简化许可认证手续,完善军用装备的定价机制和税收政策。

  民企可带来“鲇鱼效应”

  民企进入军用装备领域,会带来“鲇鱼效应”,以民营企业特有的灵活性、效率性和竞争性,倒逼国有军工企业改革与竞争,带来提升装备质量、降低装备费用、推动军工企业技术进步的功效。事实上,中国上世纪80年代开放改革之后,已逐渐打破了计划经济年代军用品都由国有企业包揽生产的老例,不少生产一般物资的军工厂都经歷了市场化的大浪淘沙,蜕变为生产军民两用物资的一般企业。2002年10月,中央军委颁布了面向市场经济的《装备採购条例》。次年,解放军总装备部颁发了《装备承製单位资格审查管理规定》,为民企设置了与军工企业相同的“进入门槛”。目前内地一般非武器装备的军用品大都是民营企业生产,武器装备则基本仍由中国十大军工集团承造。而2008年颁布的《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管理条例》、2009年颁布的《关于加强竞争性装备採购工作的意见》,已逐步为民企参与装备竞争採购打开了大门。

  鼓励民间投资国防科工

  近年来,军地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在鼓励民营企业进入军品科研生产和维修领域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先后出台关于建立和完善军民结合、寓军于民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体系的若干意见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国防科技工业领域的实施意见等,不仅有效提高了武器装备建设质量效益,也带动了民营企业自身能力提升。

  为进一步加快军民融合发展步伐,总装备部会同有关主管部门集中发布了鼓励和引导优势民营企业进入装备科研生产和维修领域的具体措施。这些措施包括:实施分类准入审查,降低准入门槛;建设武器装备採购信息网、军民结合公共服务平台,按密级分别发布政策信息、採购需求信息和军民两用产品技术信息,定期举办具有权威性、公信力的展览和论坛活动,搭建供需双方交流平台,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通过健全竞争採购管理机制、完善军品市场定价机制、建立竞争採购保护制度、完善税收和投资政策,改善和营造公平有序的市场竞争环境;通过鼓励民企参与装备预研,健全合同履行监管机制,推进军民标准深度融合、完善国防知识产权制度、探索装备採购仲裁制度等。

  百民企展示高科技实力

  首届民营企业高科技成果展览暨军民融合高层论坛近日来正在北京举行。在这次展览中,由主办单位遴选出的100多家优势民营企业展出了大量最新的高科技产品或技术,充分展现了民营企业的技术优势与实力。据了解,总装备部还将正式开通运营武器装备採购信息网站,定期发布政策法规和装备採购需求信息,与军民结合公共服务平台形成顺畅的交互机制。

============================

简化许可认证有利民企“从军”

对中国将向私人资本开放国防设备领域,放宽军用装备的市场准入门槛,北京军事专家认为,这一新政策将让更多民企参与到武器装备的生产,有效降低社会资源成本,提高武器生产效率。其中简化许可认证手续,解决了民企多年的准入怪圈。

  “这种界限的打破相当深远”,中国军控与裁军协会高级顾问徐光裕表示,过去由于体制,作为军事弱国的中国多基于武器保密原因,极少向民企开放。但如今在美日英等强势武器国家军民融合的大趋势下,中国开始放开民企准入门槛,提供了军工与民企在高新技术、人才方面的交流渠道,为国民经济带来巨大的利益。“以后民企不再局限于军服等边缘企业,而是包括在信息化武器里重要的电子原器件、武器涂料等,都能参与进来,这就挖掘了中国武器的创造力和竞争力。”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战略问题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刘江平表示,在优惠政策中,最为突出的亮点是简化许可证手续。此前由于所有参与军品生产的企业必须获得“三证”(即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证、国家保密体系资格认证及军工产品质量体系认证),在拿到三证后,民企又需要申请总装部门的科研项目,繁复冗杂的准入过程,将大量民企拒之门外。

  徐光裕认为,未来中国将借鉴美国的军民融合系统,採用承包的运作方式。他说,目前很多民营造船企业很有能力,有可能在总体承包给大型造船厂的基础上,将一些配件生产分配给保密性良好的民企。

  总装部门将可能更多地採用招标形式,将军方需要生产的信息与民企互相交流。

  徐光裕表示,政策放开后对电子信息等製造企业带来利好,包括夜视镜、激光、无人飞机等方面。“主要还是集中于战略保障性的武器配件及武器平台,但是大规模的杀伤性武器主要还是要由军方生产。”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