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综合中新社、新华社报道,“治疗性疫苗国家工程实验室”7日在上海復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启动建设,将以乙肝治疗性疫苗研发为起点,全面推进中国治疗型疫苗研发。
继抗体药物之后,治疗性疫苗已成为全球生物医药产业的新战略制高点。疫苗是生物技术极为重要的部分,除预防性疫苗外,治疗性疫苗可通过调节人体免疫应答,为治疗持续性感染疾病及肿瘤、自身免疫等疾病提供一条新途径。这种新製品因集有效性、靶向药物特异性、使用方便性、治疗次数少、价格低廉等优势于一体,受到各国政府及企业的关注。
2011年,全球有399项在研治疗性疫苗项目,其中有34项进入临床研究,仅有4种针对肿瘤的治疗性疫苗被批准上市。
復旦大学校长杨玉良表示,全球治疗性疫苗产业仍处于以研发和早期临床试验为主的阶段,许多新技术、新方法有待验证。
虽然,中国早已开展了针对乙肝、结核病、爱滋病以及肿瘤的多种治疗型疫苗的研究,但除乙肝治疗性疫苗外,多数项目仍处于小规模分散、重复探索阶段,进展缓慢。研发出适合中国国情、老百姓用得起、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国际竞争力的治疗性疫苗,既是国家的重大战略需求,也是中国医药科学研究工作者的责任和义务。
该实验室将于未来3年内,在治疗性疫苗免疫修復、临床前和临床细胞免疫评价、数据分析和优化工艺等关键技术方面有所突破;并开展国际合作,建立治疗性疫苗国际专家谘询委员会,召开国际治疗性疫苗研讨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