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二婶,打牌么?”
“不喽,有人请我到乡下帮厨呢。”
那天听到社区有人对话,一想好些年没人提及帮厨的事了。
帮厨好理解的,就是在厨房帮助打下手的人,做些理菜、洗菜等厨间杂事, 资深的帮厨也兼厨房红案白案。
早年,乡间遇有红白喜事,宴席都搁在家里,外面搭个棚做作场。大厨要请,帮厨不用,不请自来,多是亲朋邻里。帮厨是我所知道的成规模有名分的秋李郢志愿者。叫你想不到的是,无须招呼,一下子能来十多个人。
帮厨自我分工,自我调节。没菜切了,就想?菜没洗好,那去洗菜便是;菜还没理呢,那就理菜好了;装菜的盘子没了,是没洗呢,还是从桌子上没撤下来,帮厨的自会操持。当然,抹桌子、搬?子、端盘子、摆杯盏等席间之事也是帮厨们做的。
“手拿红纸练──照照新娘面─好!”
红事,热闹。“闹新娘子”的节点处,带头起哄的往往是帮厨。他们放下手中的活计,涌到新娘房门口。一人闹,上句出,众人和,并齐声道“好”。
秋李郢的李六婶是“厨头”。人们多叫她六婶。她是见多识广,在帮厨间有影响力。主家惧她三分,却也敬她三分。领头道“手拿红纸练”的多是六婶。她一出场,所有的帮厨还不都上呀。有人嚷?要新郎散烟,有人嚷?要新娘点火。紧接?,席间所有的人都会朝新娘房涌的,里里外外挤得水泄不通,大呼小叫,席间盛宴改作洞房“闹喜”。看到如此场面,主家自是心喜。看效果已出,不一会,主家自会向李婶耳语。李婶撤,所有的帮厨跟?散去,食客们哪里能翻天,不多一会,也都回到席间,继续喝酒。当然,主家会在李婶等帮厨们的衣袋里揣些手帕等“争喜”品,息事宁人。“争喜”有理。要不,上“大菜”(肉)的时候会出洋相,所有的帮厨不端盘子。坊间的这个“潜规则”,帮厨的懂,主家也懂。
白事不争喜。李婶也率众帮厨帮忙。行孝或是出棺的时候,家人哭丧,六婶等众帮厨也一样流泪号啕。气氛出来了,也为主家增了面子。虽说丧饭简单,席间划拳行令把盏喝酒也并无不妥。宴席程式自然不少,帮厨的也消停不了多少。
帮笑,也帮哭,帮厨们把乡间表情演绎得丰富多彩。
炒炸煎烹煮,滋味乡村,似乎不属于帮厨的。我就没见过一次帮厨上过正席,甚或没见过帮厨们吃饭的场景。因为,食客们散了之后,帮厨还有一大堆的事要做。什么时候能吃上饭,都没有定数。
“客来我就走,客走我就来”。说的是抹布。帮厨是秋李郢老一代的“抹布女”。她们的无私奉献,使得乡间人的生活好像变得有滋有味。
秋李郢有多少帮厨,说不清楚。秋李郢人个个都是帮厨。想多了才明白,乡民一家亲,哪家没有大番小事呢,有事哪有不帮之理。
乡民深谙此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