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論壇 繁體 | 簡體
Sclub交友聊天~加入聊天室當版主
分享
返回列表 发帖

深圳湾区经济方案快公布

  官方智囊深圳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披露,深圳即将在未来两个月内出台有关发展“湾区经济”的总体规划方案,涉及城市功能调整、产业布局、政策引导、制度创新等内容。该研究中心副主任吴思康透露,深圳的“湾区经济”有望被纳入国家“一带(古丝绸之路经济带)一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规划,以及正在启动的国家“十三五”规划,深圳市政府正在推进相关工作。

  从当年蛇口的“开山炮”,到前海国家级战略中心的启航,临海的深圳,今年又提出了“湾区经济”的发展理念,未来发展被赋予重新想像的翅膀。对于一个GDP达到1.5万亿元(人民币,下同)、跻身世界40强的科技创新型城市而言,“湾区经济”业态是深圳在全球城市竞争语境下“发声”、晋级全球性大都会的重要砝码。

  在国际坐标系中规划

  去年,深圳人均GDP为22113美元,超过中国台湾地区,逼近韩国;GDP超过爱尔兰、葡萄牙,跻身世界40强;而按照每年递增10%以上的发展速度,到2025年,预计深圳GDP可进入前11名,将成为真正的全球大城市。

  在迈入全球性大都会的关键窗口期,深圳市今年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明确提出,“构建更高质量的空间结构,发展湾区经济,以新的经济形态,促进经济全面提质增效升级。构建以前海湾、深圳湾、大鹏湾、大亚湾为重点的经济走廊,加快提升深圳湾区经济优势。”未来深圳将与曼哈顿湾、三藩市湾一道站在世界一流城市队列。

  对此,深圳市长许勤在今年初解释称,深圳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先进城市,一定要志存高远,站在新的国际坐标系中考虑定位和发展目标。而发达的湾区经济是世界一流滨海城市的显著特徵。打造湾区经济,就是要把深圳带入国际坐标系中去规划。三藩市、曼哈顿、东京等湾区经济发展的轨迹、模式,值得借鉴。

  深圳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分析,湾区经济具有开放的经济结构、高效的资源配置能力、强大的集聚外溢功能、发达的国际交往网络。正如世界一流湾区一样,深圳湾区同样以开放性、创新性、宜居性和国际化为重要特徵,有望成为带动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引领技术变革的领头羊。

  拥优势产业集群效应

  不少学者指出,深圳提出“湾区经济”的愿景是要成为世界级城市群的核心,提升城市的现代化及国际化水平,在国家对外开放的重大战略“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中发挥重要作用。去年10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出访东盟时提出“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主要内容就是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民心相通。

  吴思康认为,深圳发展湾区经济,既是发挥经济特区先行先试作用,落实中央对外开放战略的需要,也是深圳抢抓机遇,在更大范围配置资源,实现更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需要。

  深圳毗邻香港、背靠珠三角、地处亚太主航道,外贸发展迅速,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突破5000亿美元大关,出口总量超过3000亿美元,均居全国大中城市首位。许勤强调:“深圳完全有条件、有基础打造世界一流的湾区经济。”大族激光董事长兼总经理高云峰亦认为,发展湾区经济,深圳在全国有最好的基础。

  深圳湾形成了科技创新和总部聚集区,创新创业氛围十分浓郁,聚集了百馀家重要的上市公司,加上未来前海的开发开放和大空港片区的整体交通规划,将进一步吸引人才聚集和进一步深化深港合作,深圳对周边的辐射带动能力将进一步增强。

  高云峰认为,深圳最大的底气是已形成的优势产业集群。“涌现出电子信息、互联网等大批行业龙头企业,深圳已到了将经济发展形态提升一个发展层级的阶段了。现在提出发展湾区经济正是时候。”

  创新经济贡献率超50%

  深圳大学产业经济研究中心主任魏达志表示,深圳发展湾区经济,要重视发展高端现代服务业,其中最重要的就是金融业,服务更广阔腹地的企业。中国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曹远征认为,发展湾区经济离不开创新,前海湾可做金融创新的中心,而不是金融市场的交易中心。

  而在吴思康看来,湾区经济伴随港口城市的功能提升,不断转型升级,大致经歷了港口经济、工业经济、服务经济、创新经济四个发展阶段,深圳属于现代服务业经济与创新经济优势并存的城市。

  截至去年,创新经济增长对深圳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已超过50%。吴思康认为,在创新经济发展阶段,随?信息技术的突破,网络服务、创新金融、供应链管理等创新经济快速发展,湾区城市抢佔了产业发展制高点,湾区经济活动范围进一步扩大,湾区内部多个城市联动发展,湾区经济超越了中心城市的概念,网络化、多极化、多元化趋势更加明显。

===========================

加速与周边城互动对接

  尽管存在?产业方面的优势,但湾区经济涉及城市与城市的配合,深圳需要在基础设施、产业政策、市场机制、公共服务、城区建设、法治建设等方面,与周边城市加速实现互动对接。

  深圳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吴思康认为,深圳湾区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是如何与周边城市开展区域合作、协调互动,更大力度地带动周边城市的发展,服务内地、服务香港。

  深圳市人大代表、综合开发研究院刘鲁鱼博士分析,完善和构建湾区经济,更多应该在制度层面做文章,而不只是硬件建设。区域内的协调就比较复杂,如:广深高速是否降价?各个城市是不是“以邻为壑”?“大家能否将自己的GDP先放到一边,追求一个共同目标,然后再实现共赢。这些都很敏感,也是未来要探索的。”他坦言,城市之间各自为政的局面如何改善,这是完善和构建湾区经济的重点。

  深圳大学产业经济研究中心主任魏达志教授表示,深圳发展湾区经济,核心在于建立与世界主流经济发展相对接的市场化经济体制,这也是未来深港经济深度合作的基础。在湾区经济区建立类似于自由贸易区,或者说准自由贸易区的局部区域经济形态,带动深圳全市发展,乃至珠三角地区产业整体竞争力的提升。在现代市场体系、开放的维度和广度等方面加强建设,充分利用特区立法优势,突破目前体制机制局限,建设以前海湾为龙头,深圳湾、大鹏湾、大亚湾联动发展的深圳湾区经济区。

  综合开发研究院产业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曹钟雄认为,在市场化经济体制核心软环境建设基础上,需要将湾区经济区建设成为城市经济区,避免过去以工业园区、保税区等单一功能区的建设模式来打造湾区经济。湾区不能是简单的产业区,更多的是城市复合经济区。这就需要发展好城市综合服务,提升公共服务品质,优化湾区生态。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