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国企业债迅速膨胀,再度引发监管层关注。据外电报道,国家发改委日前召集部分承销商进行座谈会,警示企业债风险,并有意收紧多项发债指标。有分析人士认为,这可能会打破降低再融资门槛的逻辑,信用周期还远未结束。此外,证券业人士指出,下季到期的企业私募债达62亿元(人民币,下同),为2012年6月中小企业私募债首发以来最高水平,四季度可能有更多私募债违约。
有数据显示,截至7月底,今年企业债的发行规模已达到4913亿元,超出去年全年规模4752亿元。据路透社引述消息人士说,企业发债门槛正在提高,具体包括要严格确认土地资产有效性;明确加快和简化审核类和从严审核类的新标准;限制发债企业对政府相关部门的应收帐款比例;将发债企业申报时间间隔由6个月调整为1年等。发改委对此未作回应。
今年发债已超去年全年
其中,针对简化审核类及从严审核类的各项新标准都趋向收紧。按照发改委去年发布的957号文,资产负债率低于30%,信用安排较完善且主体信用级别在AA+以上的无担保债券,可以简化审批。但在此次讨论中,这一负债率标准被降到20%,只有地方政府的首隻城投债才可享受资产负债率低于30%。
从严审核类方面,按照此前规定,企业资产负债率较高,即城投类企业65%以上,一般生产经营型企业75%以上,且债项级别在AA+以下的企业债需要从严审核。但目前这两个比例拟分别降到60%和70%。
除了收紧此前规定,此次讨论还提出了新的要求,如发债企业对政府及有关部门的应收和其他应收合计若超过净资产40%,原则上不予受理。此外,对于改变募集资金用途的,投向应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等,包括主承销商、律所等均应出具相关报告。
有券商人士称,发改委提出这些意见,各机构周四(7日)要给出反馈意见,但该人士认为,各项要求可能太严,很难实行。还有人士称,这些措施都是针对近期出的事情,很有针对性,不过一旦实施,发改委降低再融资门槛从而降低城投短期流动性风险的逻辑就被打破了,“偏门堵,正门不开;宏观温,微观冷,信用周期还远没有结束。”由此看来,政府在降低融资成本和控制债务规模两相权衡上面临?不小的挑战。
私募债违约料增加
伴随经济增速趋缓,企业债风险近来也不断暴露,继3月份超日债创下国内首例债券违约后,天津天联企业债上月亦违约,华通路桥上月更是险些成为首单本金违约案例。招商证券数据显示,下季到期的企业私募债达62亿元,企业债还将迎来偿债高峰。
海通证券债券分析师李宁表示,四季度可能有更多私募债违约,政府对私募债违约的容忍度很高,因为投资者都是机构,比散户投资者更能承受风险,“政府不可能每家公司都救。”
国务院日前提出要求降低中小企业融资成本,央行今年曾两度针对小微企业定向降准,上周还曾下调正回购利率,并在二季度货币政策报告中强调落实好定向降准举措,着力降低社会融资成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