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論壇 繁體 | 簡體
Sclub交友聊天~加入聊天室當版主
分享
返回列表 发帖

生命之需:读书 / 南方寺

  我的业馀时间,几乎都给了书。我呆的地方,随手可以触到书。读书之于我,是一种乐趣,一种习惯,一种不可或缺的生活方式。

  我对书的痴迷是受父亲的影响。父亲是一位农民,种田能手,他的庄稼不仅好看,收成也高,乡亲们经常向他取经,乡政府还给他颁发了奖状。按理说,父亲应该好好种田,然而他却不满足这些。父亲说“‘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他经常一个人蹲在门口看书,还戴?眼镜,看起来很专注很有文化的样子,过往路人一笑而过,或者摇摇头。只有小学文化的父亲读的书可不少,唐诗三百首、三国演义、水浒传……他都爱读。父亲不仅爱读,还爱说,说得还很传神。不认得几个字的母亲讲起三国演义来活灵活现,就足以证明父亲说得有多好。我对司马懿、诸葛亮、武松等人的最初印象就来自于父亲的讲演。因为父亲,诗人李白的酒仙形象早早在我的头脑里竖立起来。

  小学毕业后,我被父亲送到县城读书。学校附近有个书摊,书很便宜,十块钱能买四五本,当然每本书里都有不少错别字,现在想来,那是盗版书。一次在书摊上看到《围城之后》,欣喜若狂,因为我已为方鸿渐与孙柔嘉的事纠结了好一阵子:他们俩到底是离还是合呢?看到它就像看到救命稻草一样。印象中那书定价是七元,一向很好说话的摊主那天不好说话了,说那书很畅销,按定价卖。我担心买不到,立马说我买,赶紧到口袋里摸钱,天哪,没带钱!记不清是向梁同学还是向史同学借的钱,我买下了那书。算是解了渴,救了自己一命。

  到了大学,夸张点说如同到了天堂。图书馆、阅览室,凭阅览证免费进出,书、杂誌随便看。我更偏爱阅览室,来自全国各地最新的杂誌,尤其那些文学杂誌,犹如新鲜出炉的麵包,让我飢饿感大增。我有时间就躲在阅览室,偶尔会逃课去阅览室。一次,我的左手和一隻手同时触到一本诗刊,一看是阅览室的管理员,我们相视一笑,没有问候,我那时不知道他姓什么。我无意中说了句:这期有我的诗歌。他突然目光闪烁起来,声音有些激动:“真的吗?我看看!”彷彿是他的诗发表了。自那以后我们成了朋友。他是一位资深的诗歌爱好者,读诗三十几年了,也写诗,但一直未能发表。他说不管能不能发表,他都会一辈子读诗写诗。我知道他说的是真的。因为阅读绝不是一时兴起,是一辈子的事。

  后来一位读者成了我的女友,我感觉她很神奇,我在哪里她都能找到我。我忍不住把感觉告诉她,她哈哈一笑,说:“还用找吗,你不在宿舍,就在阅览室。”

  大学毕业后我来到南京工作,我首先把南京的各大书店“巡视”一遍。因为“南京书城”,我对南京的印象提升了好几个档次─乖乖,好大的书店啊,上下好几层,好书实在多!刚参加工作没什么钱,书又贵,我就利用双休日躲在书城里看书。条件好点了,就把喜欢的书买回家看,一次买一本两本。日子宽裕了,我乾脆办了购书卡,可以打九折,一次买一批,十来本,满足感十足。

  不知何时,南京书城的名头改成了“大众书局”,我仔细看了一遍,除格局稍作调整外,变化不大,购书卡也照样可以用。不知为何,我感到一丝不安。前不久回南京,途经新街口,我说到大众书局买些书。妻子说回家到网上买,书局关闭了,好几个月了。我说可惜了,可惜了。妻子说:“新街口是什么地方?中华第一商圈,寸土寸金,卖书能卖几个钱?这年头哪有人去买书,像你这样的呆子能有几个?还有谁看书,大家都忙死了。”

  忙死了。都在忙什么呢?忙得没时间读书了?我心里突然有种悲凉之感。读了这么多年的书,回头想想,自己读过的书太纯粹了,太文艺了。若用时下的标准和说法,都是一些无用的书。是啊,在这个时代,文学有何用呢?无用就无用吧!读书之于我,早已成为生命之需。说出来不怕吓到你,不读书,我是活不下去的。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