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論壇 繁體 | 簡體
Sclub交友聊天~加入聊天室當版主
分享
返回列表 发帖

烟大海隧方案将报国务院



据内地媒体消息,国务院8月29日公布的《关于近期支持东北振兴若干重大政策举措的意见》提出“下一步要加快推进渤海跨海通道工程前期工作”。这句表述让这条“世界最长海底隧道”、“烟台─大连半小时可达”、“2600亿巨资打造”的渤海跨海通道项目,再次成为各方热议的焦点。

  渤海海峡跨海通道(即烟大海底隧道)战略规划研究项目组组长、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梦恕透露,烟大海底隧道的方案将会在半个月内,以一个总报告和12个分报告的形式,以中国工程院的名义上报国务院。“我们将争取让这个项目进入国家‘十三五’规划,并希望最早在‘十三五’期间开工。”

  中国经营报的报道称,据王梦恕介绍,烟大海底隧道方案总报告的精简版本在2013年就已上报给国家发改委,也在发改委内部进行了初步讨论,形成的最终方案原本打算8月上报,但由于中国工程院的十多个院士又提出了一些修改意见,虽然稍有推迟,但肯定在半个月内完成上报。

  烟台至大连仅40分钟

  由于渤海海峡的阻隔,目前往来于山东和东北之间的铁路、公路只能绕行山海关,路程均在1600公里以上。即使2006年烟台和大连实现了铁路轮渡,来往于两地之间也需要至少6个小时。

  即将上报的方案中,渤海海峡将由深埋的跨海铁路隧道连通,隧道先从大连旅顺附近定一个入地点,蓬莱有一个登陆点,然后就到达了烟台。整条隧道全长123至126公里,隧道内将由动车执行运输任务,设计时速为250公里,运行速度能达到220公里小时,届时从烟台到大连只需要40分钟。

  王梦恕表示,工程的总造价约在2000亿至2600亿元之间,预计不会超过3000亿元。“以前项目迟迟没有开工主要是需要严格的勘探和技术论证,现在看来,我们在技术上已经不存在问题,按照当前的条件,项目开工后10年内肯定能够建成。”

  据悉,即将递交国务院的方案中,在经过实地考察和多次会议研究讨论后,项目组正式否决了之前的“全桥樑”“南桥北隧”两种方案,“深埋的全隧道”方案被最终敲定在纸面上。

  渤海跨海通道最主要的作用是连接打通东北─华东通道,受益最大的城市是大连和烟台,二者由过去的死角变成枢纽。也正因如此,自2009年以来,辽宁、山东两省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连续6年在全国两会上提交建设渤海海峡跨海通道的议案和提案。两省也组建了一些半官方和民间学术团队来为项目提供技术和人才支撑。

  最早提出建设渤海海底隧道构想的是烟台市。1992年,时任烟台市政府办公室副主任的柳新华(现为鲁东大学副校长、渤海海峡跨海通道战略规划研究项目组负责人)和三位同事,提出了建设跨海通道的构想。这一构想得到了烟台市、山东省的大力支持。

  反对声音 不容忽视

  烟台市一位长期致力于推动渤海跨海通道项目的学者对媒体表示,渤海跨海通道将使环渤海由原来的“C”形环绕运输变为“I”形直达运输,对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和发展山东半岛城市群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对于渤海海峡跨海通道,反对者的声音也是不容忽视的。国家地震台网官方微博8月22日曾就渤海跨海通道项目发布信息:“郯庐地震带,北起黑龙江,南到长江,呈北东走向,纵贯中国大陆东部,延伸达2400多公里,是东北亚巨型断裂系中的一条主干断裂带,歷史上曾发生过多次强烈地震。”

  住建部城市交通工程技术中心一位不愿具名的副主任表示,海底隧道有个很大的问题就是中间不可能有太多的出口,带动的只能是大连和烟台两个点。“如果非要花大钱连接大连和烟台,我更倾向于建一条环渤海湾的陆地高铁项目,不仅风险小、成本低,更能带动沿线其他地区的发展。”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