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当香港扩建三个垃圾堆填区拨款全面“遇冷”时,广州垃圾处理项目建设多头并进。近日广州公布8座新建垃圾处理项目动工时间表,以焚烧发电、堆填处理及垃圾分类等方式,解决“垃圾围城”压力,其中逾一半为焚烧项目。这些项目将借鉴现有的广州李坑垃圾焚烧厂,在环保和发电均达全球最严的欧洲指标,技术和设备亦接轨国际领先水平。有专家称香港地少人多,且有良好的分类基础,可借鉴广州发展焚烧发电“变废为宝”。
近年广州频繁上马的垃圾处理设施项目已收成效,市长陈建华回应本报称,广州对垃圾并非採取单一的焚烧策略,同时开展垃圾分类和堆填处理,从源头上进行治理,多头并进解决垃圾围城。自去年开展垃圾分类再回收行动以来,广州垃圾回收率已达35%,意味?有4000吨生活垃圾可直接回收。最终不能分类再处理的,才进行填埋或焚烧。而今年上半年,全市城镇生活垃圾处理量为269.7万吨,其中焚烧填埋处理总量为193.3万吨,佔71.6%。
垃圾焚烧前景被世界范围内众多发达国家看好,美国、日本和欧洲等国在垃圾焚烧发电上已有成熟的监控机制和市场运作模式。此前有香港立法会议员到广州借鉴垃圾处理经验,广州也曾多次赴澳门垃圾焚化中心参观学习。广州市环境卫生研究所一高级工程师告诉本报:“香港地少人多且濒临海岸,垃圾唯一的出路是焚烧。因焚烧可减量达9成以上,减重逾7成。”他指出,降低焚烧污染的前提是做好分类,香港在这方面虽比广州更有基础,但广州在此领域早已迈出脚步。
这一步迈得异常坎坷,当年广州首座垃圾焚烧厂从选址、环评到最后落成运营均遭到附近村民强烈抗议,李坑垃圾焚烧厂所在的永兴村村委甚至直言“绝不批地”。但村民反对声未能阻挡李坑焚烧厂落地,时至今日不少村民已习惯数百米处竖立的烟?。“最初听说垃圾焚烧就想起村里烧垃圾黑烟滚滚的景象,但多年以来未现污染问题,村民亦渐转向不反对。”该村民亦提及,政府更针对来往垃圾车漏污情况从严治理,以往道路污水四泻情况得到大改善。
工人:厂区比家里还乾净
记者今天走入乾净整洁、绿树蓊郁的李坑焚烧厂前路上,与印象中的垃圾处理场截然不同。进入厂区,虽偶有异味,但宽阔洁净的楼宇和工作区亦令记者啧啧称奇。时值中午休息,不少工人席地而睡,有工人笑称:“比家里的地面还乾净,我们平时累了直接就睡地板上,既省事儿又凉快。”
厂区工程师徐先生向本报介绍,垃圾焚烧项目引发争议最多的是二噁英等有害气体排放问题。李坑焚烧厂一期实用“两炉一机”发电流程,是目前内地唯一採用中温次高压锅炉的垃圾焚烧发电厂。“850℃以上高温烟气将在炉膛内停留2秒,确保二噁英充分分解,经净化吸收后含量低于全球最严的欧洲指标。”而主控室相关负责人透露,焚烧厂的关键技术和设备直接从国外引进,焚烧过程採用当前世界先进的自动化控制系统,确保安全高效且环保运作。
除现有的李坑垃圾焚烧厂外,广州最新公布的8座设施建设亦将遵循此近乎苛刻的环境标准。广州城管委透露,规划的多个项目技术均达目前世界领先水平,令垃圾处理“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主要排放指标达到欧盟标准。污水处理将实现零排放,经处理后可作为沖洗水、绿化用水和循环冷却系统补充水等继续使用。
=====================
焚烧填埋各有利弊
相比香港政府扩建三个垃圾堆填区拨款计划近日尽数触礁,广州日前已公布8大垃圾处理项目具体开工日期,逾半为垃圾焚烧项目,在垃圾焚烧处理道路上大步迈进。
有专家建议港府转填埋为焚烧,同时推动垃圾减量化及处置无害化。
曾任广东人大城建环资委主任的环保专家陈之泉表示,垃圾填埋成本较低,目前香港採用卫生填埋模式,填埋场铺设防渗层,可数年内避免垃圾渗出液对土壤和地下水的污染。但垃圾填埋厂佔地广,且长期存在渗滤液下渗污染风险,对于寸土寸金的香港并不适用。焚烧厂则佔地小,垃圾减量快,较填埋更进一步,但剧毒物质二噁英排放问题也致该模式推广难。
国际食品包装协会秘书长、环境化学专家董金狮认为,目前技术下,二噁英等有毒气体通过800℃以上高温燃烧可达零排放,广州李坑垃圾焚烧厂便採用此技术。“焚烧是垃圾处理中必然存在的最后方法,即便垃圾分类回收大发展,仍有近1成难处理及有害垃圾需焚烧解决”。他建议,港府转填埋为焚烧,并应用最新技术实现垃圾处理“无害化”,避免留下污染“后患”,“当然,期间政府监督必不可少”。
同时,香港在环境产品选择上也应作出改良,选择更为安全环保、污染减量的产品,如用聚丙烯餐盒代替内地已禁用14年的发泡塑料餐盒,后者单个体积是前者的5倍,且难分解、焚烧需热量高。同时,香港垃圾分类资源化回收率虽高出内地,但较日本仍有提升空间,可推动政府资金支持、企业竞标运作的垃圾分类产业化模式,回收更多资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