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布的上月银行代客结售汇时隔两年再现逆差,达482亿元(人民币,下同),显示外资持续流出。外管局国际收支司司长管涛对此认为,这符合调控目标的有益调整,并非风险,未来跨境资金流动将在震盪中保持基本平衡。他认为,这对于实现中国国际收支自主性平衡是有益的,也为央行改善宏观调控、扩大货币政策操作空间创造了有利条件。
管涛昨日在国新办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外汇市场已出现供求关系的变化。上季人民币汇率有所回升,贸易顺差较大,但外汇市场却出现少量的供不应求,是三月份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新成果的进一步显现。人民币汇率改变过去的单边走势呈现双向波动,促使企业购汇意愿普遍增强,结汇动机有所减弱。虽然近期人民币汇率有所增强,但企业总体上仍延续增加外汇存款、减少外汇贷款和对外负债的财务调整。
央行渐淡出外汇市场干预
最新公布的上月银行结售汇和银行代客涉外收付款数据显示,银行结售汇逆差1006亿元(等值163亿美元),较8月的8亿美元逆差额大幅扩大超20倍,创下有数据纪录以来单月最大逆差额;同期银行代客远期净售汇386亿元(等值63亿美元),为2012年6月以来新低;截至9月末,未到期净结汇1064亿元,较8月末水平下降,创去年6月以来的新低。
管涛认为,当前中国有资本外流但并非风险或问题。第一,政府年初提出国际收支向基本平衡的目标,目前这种变化符合国家宏观调控的目标。
第二,企业增加外汇存款,包括一些企业增加对外投资,使中国的贸易顺差由国家集中持有变成市场分散持有,符合藏汇于民的方向。而且央行逐渐淡出外汇市场干预,就意味贸易必将对应?资本流出,这本身也是改革方向。
第三,在近期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内外部环错综复杂下,资金由偏流入转向偏流出,“钟摆效应”比较明显这也正常。他补充称,当前市场主体的持汇意愿还是稳定的,并没有出现恐慌性囤积外汇。
可承受跨境资金出现波动
未来中国跨境资金流动将在震盪中保持基本平衡。管涛分析称,中国经常项目收支趋向基本平衡,人民币汇率也趋近于合理均衡的水平,跨境资金流动双向波动成为新常态。总体看只要全面深化改革,推动经济转型升级,保持经济平稳发展,再加上贸易顺差较大,外汇储备家底充实,跨境资金出现波动也是可以承受的。
管涛并提醒企业,要有汇率双向波动成常态的意识。企业在衍生品交易上不仅要对外汇收入做远期结汇,还要对外汇支出或对外负债进行套期保值,以锁定汇率风险。
下一步,外管局将支持市场主体运用衍生品管理汇率风险,银行应向企业提供套期保值服务,加强对企业的风险教育。企业自身也应合理运用衍生品管理汇率风险。
国际服贸逆差扩至217亿美元
今年1-9月,银行累计结售汇顺差1.05万亿元(等值1723亿美元)。其中,银行代客累计结售汇顺差1.22万亿元;同期,银行代客累计远期净结汇3105亿元;银行代客累计涉外收付款顺差4055亿元(等值662亿美元)。
此外,外管局昨日还披露,9月国际收支口径的国际服务贸易逆差续扩至217亿美元,其中旅游差额佔比为47.9%,比例继续下降;运输差额佔比升至26.7%;其他商业服务差额亦录得逆差47亿美元,佔比达21.7%。
今年前9个月,国际收支口径的国际服务贸易收入累计达1580亿美元,服务贸易支出累计达2749亿美元,累积逆差1169亿美元,其中66%由旅游差额贡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