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外号“鹘鹰”的国产隐形战斗机歼31成为航母舰载机的呼声日益高涨,有媒体还报道称,歼31的原大模型已经登上“辽宁”舰进行测验。虽然歼31具备作为航母舰载机的条件,可与歼15构成高低配搭,大大提高航母编队整体作战能力,但上舰前必须进行大量的改造和验证。
环球网引述军事专家曹卫东的话说,歼31上舰具备一定的可行性,但必须进行大量的改造和验证。歼31是按照陆基飞机建造的一款中型隐形战机,将来如果上舰,要在此基础上进行较大改动,如飞机机翼的摺叠、起落架的改变、机翼面积的增大、增加尾勾、更换发动机等,改动后的歼31可以在航母滑跃式起飞甲板起降。
目前,歼15是中国海军现役舰载机,若引进歼31,势必将放大航母战斗群的战斗力。“即使歼31的航程短一些,但鉴于其相控阵雷达和航电系统的先进性,及其隐身性能,歼31可以先于歼15出击,起到一个‘踹门砖’的作用,之后歼15再进行后续攻击,彼此配合。”曹卫东说。
凤凰网的报道则指出,歼31机身紧凑,如果上舰可增加航母舰载机的数量,提高航母编队整体作战能力;此外,其隐身特性带来的相对优势,可以使中国海军对周边国家形成有效的威慑,在未来与美海军的对比也不落下风。
武器被迫外挂影响隐身
但有军事专家指出,歼31苗条外形带来的是油箱与弹舱尺寸的压缩。歼31与美国F35C航母舰载机相比,双发布局可提供更优异的环境适应性与安全系数,但中国受限于航空技术水平,发动机和内部导弹尺寸、重量都可能大于F35C,歼31上舰后其航程和打击能力将不容乐观,加之上舰后因滑跃起飞带来的性能衰减,这款中型四代机能发挥多大真实能力,仍需谨慎验证。在常规弹药毁伤效果没有革命性进展前,对地对海武器威力仍与其个头、重量呈正比,因此,如果歼31上舰,在执行对舰攻击甚至部分对陆打击上,势必採取武器外挂方式,届时其隐形性能将大打折扣。那么不隐身且载弹量有限的歼31还会比歼15优越多少?而单纯依靠内置武器海上作战,这款空战性能优异的舰载机将面临“一专多不能”的尴尬局面。
以歼31诞生仅两年的研製进程,为其强加海空兼用的技术重担显然有些好高骛远,而F35贪大求全导致延宕涨价的曲折歷程正是前车之鉴。当前中国航母仍採用滑跃起降方式下,歼31上舰还有大量问题需要考虑。至于未来,只有在中国航母弹射技术成熟并装备后,中型隐身舰载机或能发挥其最大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