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佛山、武汉、开封、景德镇“四大名镇”城市8日在佛山签署交流合作框架协议,重塑名镇金字招牌。作为歷史名城的四市在共同发出的倡议书中亦明确提到,应将文物、歷史建筑和街区的保护纳入城市规划中,停止对歷史文化名城核心区的大拆大建并实施有效保护。有专家亦指出,保护歷史建筑应明确划定保护区域以完善其整体风貌,使其能修旧如旧而非出现拆后仿建的“假古董”。”
在歷史上,佛山的手工业,汉口的商贸,景德镇的瓷器,开封朱仙镇的木版年画,都成为其各自兴盛发达的文化载体。明清时期的四镇无论在经济、文化,还是交通、城市都达到歷史辉煌巅峰,并留下了众多文化遗产,“中国古代四大名镇”的称号亦由此而来。
此次“四大名镇”所在的佛山、武汉、开封、景德镇四个城市共同签署《中国四大名镇城市文化经贸交流合作框架协议》,将试图整合各自歷史文化资源,共同挖掘“四大名镇”的歷史渊源和文化内涵。作为合作的牵头和启动者,佛山市委书记刘悦伦表示,“四大名镇的合作首先就可以体现在歷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上。”
为此,四市还共同发出了《加强城市文化遗产保护倡议书》,当中明确了文化遗产作为组成歷史文化名城不可再生资源的宝贵性。更进一步提出:各级政府应该将文物、歷史建筑和街区的保护纳入城市规划中,停止对歷史文化名城核心区的大拆大建,通过制定保护规划、控制规划等对文物、歷史建筑、歷史街区实施有效保护。设立文物保护专项基金,在保护的同时进行合理利用,通过免费开放、开设展览等使文化遗产保护成果惠及市民。
歷史文物保护需法律规范
长期研究古建筑的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教授陆琦对大公报表示,“相较于文物建筑,有价值的歷史建筑保护在‘有法可依’上尚存欠缺,需要有明确标准将其纳入保护范围。”以避免部分地区,尤其是处于核心城区的歷史建筑较难保存。
陆琦表示,对于歷史城区需形成街区式的保护,需通过修復使整体建筑达到风貌协调的效果。“而非拆了再建的那种‘假古董’。”他提到,可通过划定整体保护区域,在需要对该区域进行改建或拆除之前,先由文物和建筑专家排除评定,如类似广州等地亦正在推行相关规定。
如近日广州出台《广州市歷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徵求意见稿)》中就提到,为对歷史建筑进行科学保护和充分利用,可利用歷史建筑发展文化创意、旅游产业、地方文化研究,开办展馆、博物馆,开展经营活动进行保护性利用。对此,陆琦认为有可取之处,但前提应是不能对建筑造成不可逆的损伤。“如咖啡馆、餐厅等的入驻必须保证撤出后建筑能完全恢復原状。”
而根据广东省政府相关文件,到2017年年底前将基本建立覆盖全省范围的歷史建筑保护名录。对具有保护价值而未纳入名录的,可实行预保护制度,保护期内停止一切改造、拆除等损害行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