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为进一步释放信贷,中国央行或将从明年起调整金融机构存贷比口径。外电昨日引述消息称,央行正初步考虑从1月1日起,将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同业存款转为一般性存款。业内人士估算,理论上此举最多可释放信贷7.4万亿元(人民币,下同),但同时银行也需多补缴存款准备金,对银行间资金面造成收紧,央行或以降准对沖。
具体而言,央行拟将非银行金融机构同业存款项从“同业往来”调整至“各项存款”;并将非存款类金融机构拆放款项从“同业往来”调整至“各项贷款”。而“各项存款”即一般存款加上财政存款,需要向央行上缴存准金。
“宝宝类”基金收益将下降
值得注意的是,对于一直以来作为同业存款存入银行的馀额宝等“宝宝类”基金而言,这一调整意味着,这类存款也将需要上缴存准金,“宝宝类”基金收益将下降。
民生证券最新研报显示,目前非银行金融机构同业存款规模约在9.8万亿,调整口径后,最多将有7.4万亿的信贷得以释放。但同时,按照18%的存准率计算,这部分存款需要多补缴1.76万亿的存准金,将造成银行间资金面趋紧,央行至少需要下调三次存准金才能对沖。但其也认为,由于存准率下调和存贷比放松均会提升货币乘数,央行降准次数可能不及预期。申银万国则认为,对于补缴的存准金,央行可能採取分批上缴,或以常备借贷便利等方式予以周转,採取降准可能性较小。
另据内媒引述监管人士称,央行已与监管部门进行了沟通,调整是大势所趋。民生证券认为,存贷比的调整可能在年内提上国务院常务会议。周三,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于常务会议上指出,要增加存贷比指标弹性。
此外,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昨日表示,利率市场化的迅猛发展令银行存款增速大幅下滑,目前仅为9%,而贷款增速却保持13%-14%。在这一趋势下,他认为,未来或通过修改商银行法,最终取消存贷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