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日本为刺激经济推出新一轮量宽并引致日圆大跌,此举将引来连锁反应。首先是令与日本产能重叠较多的竞争对手受到更大压力,尤以德韩两国为甚。故韩国须减息并压低韩币作为应对,德国亦希望欧元走低,刚好欧央行推行的量宽压低了欧元。因此日圆大贬已引起新一轮货币战,会有更多新兴市场货币随之下滑。但当日欧同时放水,压力便都集中到美国去,何况在日欧量宽外,美国经济较强和联储局结束买债等,都将带来更多的美元升值压力,并可能反过来影响美国的復甦。
美国方面却仍按原定计划停止买债而终结了第三轮量宽,主要原因是认为美国劳动市场明显改善,而外围因素暂时未引致重大的不利影响。这样关注焦点便转到加息上,何时加息已成了市场炒作热点。目前一般看法是这会比预期更早到来,因联储局已由鸽变鹰云云。但必须认清两点,一是联储局的加息行动其实仍将看美国经济形势的变化,不会依循一套死硬的方程式。二是联储局已探讨了全面退出量宽的策略,包括让债券到期来逐步减低所持有的资产量,和通过卖债来加快减持等,但这些行动都会在加息后才实施。
联储局对全面退出量宽既已定下了初步的路线图及时间表,今后将顺应形势灵活实施。这乃正确的大方向,量宽的问题在几年实践后已很清楚,最近连前联储局主席格老亦出来说了真话,指量宽只推高资产价製造泡沫,对实体经济推动则甚少。目前美国经济表现虽比欧洲好根基却不稳,例如有美国顾问公司Maroeconomic Advisors便指出美国的復苏难以持久,关键在于家庭收入少升,而这将影响消费、投资及楼市,令GDP增长只能维持在2%至2.5%的较低水平。事实上早有论者指美国经济将呈现较低增长及通胀的“新常态”,或“结构性停滞”状态。今年来增长表现波动,在首季负增长后次季强力反弹至4.6%。第三季虽稍回至3.5%却仍高于预期,但政府开支大增4.6%而贡献了0.8个百分点,其中绝大部分为国防开支。显然,这并非可以持久的增长动力来源。
无论如何,美国已踏上全面退出量宽之路,期间震盪难免,最终更或会导致美元美债危机。但近期美元料可保强势,主要是因欧日情况太差。投资者对欧洲信心大减而导致大走资,如到八月的半年间,单是固定收益资产投资更流失1800多亿欧元,乃2010年欧债危机以来最大下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