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論壇 繁體 | 簡體
Sclub交友聊天~加入聊天室當版主
分享
返回列表 发帖

制造题材 上市公司频换“马甲”

  

虽然上市公司更名在A股市场不算新鲜事,但2014年上市公司更名改姓的频率还是令人咋舌,而在频繁“换马甲”的背后则是部分上市公司想方设法搭上市场热门题材的顺风车,不过业内人士认为,上市公司频繁地改变名称不仅让前期积累的知名度付诸东流,一味地追逐新概念还可能因让投资者难识“庐山”真面目而遭到摒弃。

  上市公司热衷改名换姓

  正所谓新年新气象,就在2015年的第一个交易日,宁波宜科科技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宣布更换公司股票简称,原有的“宜科科技”更名为“汉麻产业”;无独有偶,深圳长城开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也在昨日将公司股票简称由“长城开发”变更为“深科技”。

  实际上,近年来像汉麻产业、深科技这样更换股票名称的A股上市公司并非个案,据本报数据中心统计,在刚刚过去的2014年共有182家A股上市公司更名改姓,这也是A股市场有史以来上市公司变更股票名称数量最多的一年,其中新洋丰、中钢国际、东方能源、宝鹰股份等15家公司的股票名称在2014年进行了两次以上的调整。

  据了解,2014年之所以有大量A股上市公司调整股票名称,其原因主要有三点,一是业绩变动引发的上市公司“戴帽”、“摘帽”,比如*ST远洋在扭亏后其股票名称恢复为中国远洋;钢构工程则因为连续两年亏损被迫更名为*ST钢构。二是上市公司重组成功或大股东易主引发主营变化,上市公司名称出现改变,比如海澜之家借壳凯诺科技,长城影视借壳江苏宏宝。三是部分上市公司为了迎合市场炒作热点而特意将股票名称调整为更时髦的称谓。

  股票更名折射市场热点

  值得注意的是,从A股市场的历史上看,上市公司为搭上市场热门题材顺风车而进行股票名称调整这类事件出现的频率相当高。据本报数据中心统计,2000年以来A股上市公司总计进行了4814次股票名称调整,其中不涉及“摘帽”、“戴帽”以及大股东主营业务变动的股票名称调整就占到了1201次。

  以2000年~2001年为例,当时互联网科技热潮席卷全球,A股市场也顺势而上,截至2001年底在全部1131只股票中,名称与“科技”沾边的有78只,这还不包括那些带有“软件”、“电子”、“科控”、“科创”等相关字样的股票,但是绝大部分改名公司的主营业务并没有丝毫改变,典型案例便是正虹科技,公司主营业务为各类饲料的研制、生产、销售以及饲料原料销售等。

  类似的事件还在2007年、2010年以及2013年之后密集出现,比如2007年房地产市场一片繁华,“鲁商置业”、“宜华地产”等带有“地产”、“置业”等名号的股票明显增多;2010年有色金属大热,“鹏欣资源”、“赤峰黄金”等“沾金带银”的股票名称随之大量涌现;而2013年以来经济结构的调整升级又使得不少上市公司的股票名称中增添了“生物”、“环保”、“传媒”等字眼。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