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在全球经济不景气的大背景下,近年来,以来料加工为主营业务的中国低端加工出口企业生存日益艰难,企业出口订单趋冷、利润趋薄,“中国製造”面临重重困境。
据新华社报道,中国海关总署最新公布的贸易数据显示,今年6月,中国出口同比下降3.1%,製造业採购经理人指数中的新出口订单指数已经连续三个月低于50%。中国商务部对1900家重点外贸企业的调查显示,企业出口订单趋冷、利润趋薄,有将近1/3企业认为,今年出口额将比去年有所下降。
“中国製造”的技术含量低、进入门槛低,是造成低端来料加工企业艰难处境的原因之一。来料加工的设备大多是被发达国家和地区淘汰的机器设备,导致进入来料加工行业的投资门槛相对较低。
人币频频升值侵食利润
汇率波动也对出口企业造成不小影响。人民币的频频升值对出口企业来说,这意味?更低的利润空间,汇率因素成为除人工成本提高、贸易摩擦加剧之外影响中国出口製造业的一大重要因素。
面对利润空间日益缩小的困境,内地不少企业採取了控制产品成本的办法。在出口低迷的逆境中,中国小型出口企业正通过开发国内市场、实施品牌战略和加快产品创新升级等举措,艰难求变。
有分析人士认为,中国製造业低成本的时代已经过去,中国应逐渐从低端製造业走出来,摆脱来料加工的生产模式,不断升级并参与到设计、包装以及市场等高技术含量的生产过程中。
也有专家认为,一味排斥低端製造业没有必要,出口加工企业应通过技术创新和品牌建设等方式,进行製造业的逐步转型。
“有些企业看不起原有的製造行业,试图转型发展高新科技产业、从事资本运作,这不仅分流了製造业所需的资金,也分散了企业的发展精力。”中国国民经济研究所所长樊纲说。
他认为,做品牌还是要先从自己熟悉的本土市场上做起。只有在最熟悉的中国国内市场中获得认可,才有可能上升到国际市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