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群居房虽然狭窄,但却为中低收入人群提供了一个追梦的平台
北京最近推出租房新政整治群租住房的乱象,新政对租住条件定出“一室2人”、“人均5平方米”的优裕标准,爱民之心溢于言表,然而,新政出台后,不但房主不满意,房客也不满意,舆论更是弹多赞少。有论者更毫不客气地批评:租房新规“不过大脑无人性”。
小常是今年的应届毕业生,半个月前来到北京找工作,她在北四环找到一个床位,15平米的房子塞了四张上下铺,有七个年龄相当的室友,房间里只剩下中间的一条通道。这样的租住条件,确实离舒适二字很遥远。但这里有一个更重要的关键词:便宜。
这样一个群租房的床位,每月租金只需500元,如果想租单间,至少就要1000多。对于刚来北京又收入不高的小常来说,她的工资实在无法负担更高的房租,因此,乍看应该受到租房新政特别关顾的她,并不喜欢这个新出台的规定,因为她担心,这个规定严格执行的话,可能再找不到只需500元的栖身之所。
京城群租现象多见
小常面临的窘状,实际也是许多北漂族必须面对的现实。位于北京朝阳区的中国传媒大学附近的珠江绿洲小区,几乎每栋楼的窗户外面都贴?“对外招租”的广告。这里的一套两居室里,一个客厅被隔成四个小间,每个房间里只能放下一张双人床。而隔壁的楼房的两层地下室,每层都有30多人的租客,租金300-600元不等,租户主要是学生和周边打工的人。黑漆漆的走道两边是一个个小门,每个小单间面积10平米,卫生间、洗漱间是公用的,门上贴?纸,写?“禁止使用大功率电器”。
几人一间的隔断房、密不透风的地下室,按照北京市的租房新规──“不得改变房屋内部结构分割出租,不得按床位等方式变相分割出租,厨房、卫生间、阳台和地下储藏室不能出租”,这样的出租房显然都在违规之列。但据中国广播网的报道,这样的群租房在北京非常多见,之所以多,源自于人们的需求。
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北京官方统计,6月份北京房屋租金上涨了8%。据估算,在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一些年轻人的房租与收入比高达40%。北京市安诺律师事务所律师刘巖指出,房租连年上涨,中低收入群体的生活成本越来越高,群租房可以说是“一个愿打,一个愿挨”的现象。中介或房东通过群租房提高收入,而群租房客的生活负担也得以降低。
“我每个月收入3000元左右,如果单独租一间?室需要1500元左右,实在负担不起。”住在北京城北地区一处群租房内的刘先生说,“我们群租房每月只需700元,居住条件也差不到哪去,何乐而不为?”
年年如是雷大雨小
在这样的现实情况下,大多数人都对北京的这项新规不屑理睬。事实上,2009年北京市相关部门就曾下发整治群租房的规定,2010年,住建部又下发《商品房屋租赁管理办法》,为整治群租定下基调,但是,群租的整治至今雷声大,雨点小。
某位地产评论人在博客上批评:现实情况是,我们的社会保障性住房严重不足,使得很多人只能以合租的方式来谋求生存。只会禁止不会疏导的一刀切禁止群租法,是不经大脑决定的,根本就是懒政的表现,不仅如此,也是很没有人性的规定。“我真想问一下,你这到底是治群租还是计划生育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