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证监会宣布近期将对券商融资融券业务启动“第二波”现场检查工作,检查涉及46家证券公司。不过业内人士认为,此次检查属于常规性质,加之市场已有预期,预计对市场的冲击相对较小。同时近期的“两融”数据也表明,“两融”交易已经重回上行通道,但代表多方势力的融资交易重心已从前期的权重金融股转向题材类个股。
题材股渐受融资客青睐
值得注意的是,在经过1月19日~20日的短暂回落后,两融余额在近期又出现了回升,截至本周三,两融余额已达11343.81亿元,融资余额达11277.85亿元,两项数据再创历史新高。
虽然最近几个交易日两融市场出现了回暖的迹象,但融资做多资金的风口已经悄然转移。据本报数据中心统计,在今年1月5日~1月16日的10个交易日中,融资余额增长规模最大的30只个股有19只属于金融股,中国平安、中信证券、中国银行则占据了这一时期融资余额增长规模前三强的位置。
不过,在经历了“1·19”大跌之后,融资客的布局主线出现了明显的调整,统计数据显示,自1月21日融资余额出现回升以来,融资余额增长规模最大的30只个股中,金融类个股仅有7只,而在此期间融资余额缩水最严重的10只个股中倒有民生银行、新华保险等5只金融股。
相对于金融股的风光不再,题材类个股在最近5个交易日中颇受融资客的青睐,在此期间融资余额增长规模最大的30只个股中,涉及信息安全、春节概念、年报预增、高转送、并购重组、三农等阶段性热点题材的个股就多达18只。而同期融资余额增幅最大的10只个股中,涉及上述热点题材的个股更是达到8只,以在此期间融资余额增幅高达115.36%的大恒科技为例,该股在私募大佬徐翔母亲郑素贞入主之后迅速启动30亿元的定向增发用于升级主营业务,而郑素贞将全额认购增发股份。
融资主线变动助风格转换
广发证券投资顾问王立才指出,目前行情处于增量资金放缓、存量资金暂居主导的过程中,由于融资融券平台存在的意义之一就是放大多空双方的对比力量,因此两融市场交易重心的变化将进一步推动当前A股市场风格的转换。同时在管理层不断收紧杠杆资金进入股市的门槛情况下,短期内创业板、中小板以及二线蓝筹股还可以凭借成长性、估值优势等因素得到存量资金的融资布局,但前期融资规模较大的一线蓝筹股将持续承受资金回撤的压力。申银万国投资顾问谭飞则表示,两融市场对二级市场存在先导效应,从理论上而言,获得融资积极关注的个股在二级市场走强的机会相对更大,由于股票涨跌是围绕公司内在价值这个轴线的,因此年报业绩增幅在30%以上、前期融资交易较为平淡、估值优势较为明显、潜在题材较为丰富的个股很有可能成为近期“融资”方提前布局的对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