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論壇 繁體 | 簡體
Sclub交友聊天~加入聊天室當版主
分享
返回列表 发帖

繁体字 / 杨继良

  我是在繁体字制度下读的书。但从开始识字,就接触到“简体字”:我名字中间的那个字太难写,为偷懒,会写成“?”,那就是简体字。但立即被祖父呵斥,姓名必须严肃对待、改回到“正体”。简便写法,称为“俗体”。

  现在都把简体字看作是解放后的“新产品”。其实,我八十年前就接触到俗体。查《百度》,原来一九三五年国民政府就曾公告过第一批三百多“简化字”;遭党内大老反对,于第二年废止。胡适在美国看到大陆实行简体字,直说简得很好。泰国、日本、韩国用汉字,都加以简化,新加坡乾脆全部採用中国的简体字。“国民政府”迁往台湾后,“红帽子”满天飞,把简体字与共产党联繫起来。五四运动领袖之一罗家伦去台湾后,因鼓吹文字简化,被抨击为“为匪宣传”。上世纪八十年代我在加州时,一个朋友说,她跟一位来自台湾的女士分别用简、繁体写字,比赛谁写得快。简体字笔画少,当然快啰。台湾来的女士以此打赌,可见她对简体字一无所知。

  几年前,李敖在凤凰台的节目中,批评简体字违反了汉字“六书”的原则。解放后简体化的设计者、现年一百一十岁的周有光,说这是李不了解简体字的缘故。周老还提到最初设计简体化的终极目标,是实行汉字拼音化。拼音化,也是国民政府所提倡的,我小学三年级时就学“注音符号”,现在台湾仍在用。解放后的拼音,用英文字母,称为“拉丁化”。我还记得,当初宣传说,苏联孩子七岁就能阅读托尔斯泰作品,我们的汉字太难了,尤其难写。拉丁化特别便利书写,可以像英文一样用打字机,多方便呀!但自从有了电脑和汉字软体,这个问题也就不再存在了。

  简体字,是从人们的实践(“俗体”)中总结出来的。我曾把大陆出版的书籍给一位出生在台湾书香门第的朋友阅读。她说简体字无非借用行、草体,一看就懂的。繁、简本来不是什么大问题。台湾那时的当权者,把那顶“匪”帽戴在“简体字”头上,表示事事处处,非与大陆“对着干”不可耳。

  我和香港的学生通讯,用简体字的软体,对方也能读懂,可见她也在用这种软体。香港的《大公报》和凤凰台都还坚持用繁体字,编者採用大陆通讯稿时,必有复杂的转换过程。台湾坚持用繁体字,当然出于政治考量,他们也许还需要与大陆“有别”。简体字还有许多缺点,大家可以齐心协力来改进。既然“简体”是十四亿人民在使用的字体,应该尽快划一,便利沟通。

  我觉得香港有人坚持用繁体,有独立情绪在作祟。我一位香港的学生在“脸谱”上传了一则题为“我系香港人,我讲香港话”的短视频:一位香港年轻女士去店里吃点心,不满服务员用普通话应对,还藉口店里没有把“沙拉(salad)”写成“香港话”的“沙律”(广东话也作此译),破口大骂。当然,香港话就是粤语,犹台语就是闽南话。看来那位香港女士强烈坚持用粤语、写繁体字,甚至一个英文字的译音也不能用大陆普遍的译法,无非要突出自己不等同于中国人。香港回归十七年来,香港对青少年的教育,看来确有问题。

  我希望这只是自己疑神疑鬼、“无限上纲”了。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