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随着上证指数再度敲开4000点的大门,沪深两市融资融券交易也在市场的火热氛围中快速增长,数据显示,截至4月14日,沪深两市“两融”余额首度突破1.7万亿元,而持续火爆的“两融”交易直接导致“两融”额度供不应求,广发证券、海通证券等多家券商在近期都上调了“两融”业务规模。
融资额迭创历史新高
据统计,截至本周二,A股市场“两融”余额总规模首次突破1.7万亿元大关,达到17079.76亿元,这也是“两融”余额连续第20个交易日刷新历史最高纪录。
据了解,“两融”余额之所以在近期迭创新高,主要得益于代表多方力量的融资余额的迅速膨胀,截至本周二,融资余额已达16994.33亿元,较3月底增长14.44%。值得注意的是,自“两融”交易启动以来,沪深两市单日融资净买入额超过200亿元的交易日仅为20个,其中7个交易日为2015年4月份以后,特别是4月7日达到312.23亿元,刷新历史新高。
就具体个股而言,中国平安是本月融资余额规模提升最为明显的个股,截至本周二其融资余额已达427.15亿元,较3月底增加67.37亿元,中信证券、海通证券、浦发银行、中国银行33家的融资余额也较上月底增加了10亿元以上。而从融资余额增幅来看,则依旧是中小市值成长股位居前茅,其中万达信息的融资余额在本月环比增长479.4%,众生药业、双良节能、美邦服饰的融资余额的环比增幅也都超过100%。
券商扎堆放水“两融”
就在“两融”交易高温不退的同时,“两融”额度不足的麻烦开始困扰投资者和券商,据记者对我市部分券商进行走访后发现,部分券商目前只能按照“时间优先”的原则对有“两融”交易需求的投资者进行限量供应,还有部分券商则先保证老客户的“两融”交易,若有剩余额度才能提供给其他客户。
“两融”资金供不应求,直接导致券商在近期纷纷提高融资融券业务的规模上限,4月7日,广发证券率先将融资融券业务的总规模由“不超过1200亿元”提高至“不超过1600亿元”。继广发证券之后,招商证券于本周一晚间发布公告称,公司将融资融券业务规模上限由1000亿元增至1500亿元。海通证券也于同一天发布公告称,公司的融资类业务总规模提高至2500亿元,同时,同意公司在符合监管要求的前提下,可根据实际情况对两融、约定购回、股票质押回购业务投入金额及业务规模进行灵活调整。而中信证券在决定将融资额度提高到5000亿元的同时,于昨日正式实行卖券所得自动还款制度,以防止投资者“挤占”公司融资额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