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註冊制改革一直牽動中國股市脆弱的神經。在國務院總理李克強的《2016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沒有出現註冊制改革的相關內容,但“十三五”規劃綱要(草案)則提出要“創造條件實施股票發行註冊制”。分析認為,這不意味着註冊制相關工作將會停止,而是實施前需完成大量創造條件的工作。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在涉及“資本市場”的部分,提到推進股票、債券市場改革和法治化建設,促進多層次資本市場健康發展,提高直接融資比重。但未有如去年提出“實施股票發行註冊制改革”的相關內容。著名經濟學家、華夏新供給經濟學研究院院長賈康認為,這意味註冊制實施要緩一緩,推出時機仍需斟酌,需要重新考量。國泰君安證券研究所董事總經理、首席宏觀分析師任澤平認為,今年註冊制暫緩,新思路可能是力推資產證券化。
全國人大常委、財經委副主任委員吳曉靈指出,不提不代表不做,法制建設、多層次資本市場建設完善都是註冊制實施的基礎性條件。註冊制實施是資本市場改革的最後一個結果,當法治環境完善起來,對資訊披露的要求得到落實,股票發行人真正可以掌握主動權,然後通過修法,對違法違規行為建立起嚴厲的打擊機制後,註冊制落地就會水到渠成。
註冊制近期被不少人認為是大市的“大殺器”,市場一到高位,想做空的人就拿註冊制説事。復旦大學金融與資本市場研究中心主任謝百三坦言,希望新任中國證監會主席劉士余呵護1.4億股民,無限期推遲註冊制試點。他認為註冊制是重大利空,也不適合中國國情。他還認為,註冊制需人民幣在資本項目下完全自由兑換方可試行,起碼幾年後。
劉士余近日出席兩會活動時表示,新主席的首要任務就是監管,只有監管才能保證改革的措施順利實施,並將盡全力保護廣大股民的合法權益。
分析稱,註冊制已經由人大授權國務院從今年3月1日起進行註冊制改革的準備,期限是兩年。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不提此事,但在十三五規劃(草案)中提及在接下來的五年內再“創造條件實施股票發行註冊制”,這對穩定市場預期,還是有作用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