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时隔四个月“权威人士”再度借《人民日报》发声,解读中国经济走势。在这篇题为《开局首季问大势──权威人士谈当前中国经济》的长篇访谈中,“权威人士”表示,今后几年中国经济运行将长期呈现L形的走势,但中国不能也没必要用加槓桿的办法硬推经济增长。
近期中国经济呈现回暖态势,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中国GDP同比增长6.7%,这一数据高于此前外界的普遍预期。同时,製造业PMI连续两个月处于扩张区间,其他一些经济指标也企稳回升。
“权威人士”表示,总的看今年开局的经济形势平稳。经济运行的总体态势符合预期,有些亮点还好于预期。但他提醒称,中国经济运行的固有矛盾没缓解,一些新问题也超出预期。因此,很难用“开门红”、“小阳春”等简单的概念加以描述。
不可能现U形V形反弹
“‘稳’的基础仍然主要依靠‘老办法’,即投资拉动,部分地区财政收支平衡压力较大,经济风险发生概率上升。”“权威人士”毫不讳言称,当前民营企业投资大幅下降,房地产泡沫、过剩产能、不良贷款、地方债务、股市、汇市、债市、非法集资等风险点增多。一些市场化程度较低、产业低端、结构单一的地区,经济下行压力还在加大,就业问题凸显,社会矛盾有所加剧。
“权威人士”指出,中国经济运行不可能是U形,更不可能是V形,而是L形的走势。“我要强调的是,这个L形是一个阶段,不是一两年能过去的。”他说,今后几年,总需求低迷和产能过剩并存的格局难以出现根本改变,经济增长不可能像以前那样,一旦回升就会持续上行并接连实现几年高增长。
这一论断受到了国内外广泛关注。实际上,在今年1月4日的《人民日报》上,“权威人士”已经断言中国经济可能会经歷一个L形增长阶段。此次再强调这一观点,基本上可以代表中国高层对未来经济走势的基本判断。
主攻供给侧 勿过度扩投资
在这一基本判断下,“权威人士”强调,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供给侧是主要矛盾,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须加强、必须作为主攻方向。需求侧起?为解决主要矛盾营造环境的作用,投资扩张只能适度,不能过度,决不可主次不分。
他说,当前,最重要的是按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积极稳妥推进去槓桿。在利用货币扩张刺激经济增长边际效应持续递减的情况下,要彻底抛弃试图通过宽松货币加码来加快经济增长、做大分母降槓桿的幻想。其中,要在宏观上不放水漫灌,在微观上有序打破刚性兑付,依法处置非法集资等乱象,切实规范市场秩序。
坚定去产能 保人不保企
对于“去产能”过程中出现的人员下岗问题,“权威人士”坦言,对“殭尸企业”的处置、对产能过剩行业的调整会引起下岗压力显性化。即便如此,仍然必须坚定不移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保人不保企”,勇于处置“殭尸企业”,要把人员的安置为重中之重。
“不要动辄搞‘债转股’,不要搞‘拉郎配’式重组。”针对当前“去产能”过程中一些简单粗暴的做法,“权威人士”毫不客气地指出,对那些确实无法救的企业,该关闭的就坚决关闭,该破产的要依法破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