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近日全球关注新兴市场的严重动盪,评论均拿九七的亚洲金融风暴作比较。在欧美日等主要发达国均经歷重大危机后,看来又轮到一直以来表现良佳的新兴经济了。如是则全球再无乐土,当前情况及今后展望如何确值得探讨。
新兴经济困局中最为瞩目的是货币危机,多国货币出现了持续的急贬。
贬值潮早在次季开始,到最近更明显加快,以兑美元计泰币已见三年低位,印尼及巴西的见四年低位,印度及土耳其的则迭创歷史新低,各货币今年来都已大贬一成多。
贬值本可提高竞争力及改善经常帐平衡,但若贬得太急,却又会引发金融震盪并冲击经济,故受波及的国家均採取了各种手段力图加以控制。
在最近一月内贬值约9%后,巴西已宣布将稳定地向市场投放美汇,有估计至年底将为此支出600亿美元。印度则出台了一些限制资金外移措施而走向外汇管制。
印尼却从改善经常帐赤字入手,加大了对引资的税务优惠和对出口企业的支持,乃治本为先的策略,与印、巴等的治标之道不同。
各国因对抗贬值外汇储备均由升转降,在五至七月的三个月期间,有估计指不计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便已耗掉810亿美元的外储,相当于各国GDP总和的2%。
各国的外储收缩每逾一成,印尼为13.6%、土耳其12.7%,而印度虽较低仍达5.5%,进入八月后情况更急剧恶化。
各国的防贬措施每有反效果。如印度出台限制资金流走措施后,反令市场恐慌而走资更急,从而加快了贬值,情况已几近失控。而各国耗用外汇时必多出售美债,因外储中有不少为此种资产,但这又引致美债贬值息率上升,反引来更多资金自新兴经济流出而转投美债。
此外,由走资引发的货币贬值又导致股市债市暴跌,形成了股债汇齐挫的全面性金融动盪,并进而影响经济,令GDP增长大幅放慢。这些情况已在印度、巴西等国发生。
不少评论拿当前形势与10馀年前的亚洲金融风暴作比较,主流看法均认为亚洲国家的应变能力已大为增强,如外储丰厚,金融体系大有改进,经常帐平衡大为改善,而经济实力更强等。
这种观点不无道理,但必须谨记各国仍有缺点,而危机便由此引起。例如印尼的经常帐赤字一直偏高而逾3%,对外资依赖过度的情况与当年相似,故其货币所受冲击也较厉害。泰国则差在私人消费债务上升过急,近年有双位数增幅,令家庭债负偏重而失去市场信心。 |
|